於不得寸進了,現在好不空易有了一個重頭再來的機會,這個機會可是自己用性命換來的,卻是再也不重蹈覆轍了。
丁虎神情嚴肅的說道,“弟子一定謹記師父的教誨。”
響鼓不用重捶,既然丁虎已經明白了,李書林也就不在這方面囉嗦了,開始正式傳授武當玄武秘法給丁虎。
“我們修練的是武道,那你可知什麼是武?”在正式傳授玄武秘法之前,李書林問丁虎道。
丁虎一怔,什麼是武?他想了想之後,回答道,“從字面上來說,止戈為武。”
“何為止戈為武?”李書林又問道。
丁虎好歹也是大學生,雖然唸的是三流大學,但這個成語還是難不到他的,“止戈為武為武,是說武的真正含義,是平息紛爭,制止爭鬥。”
李書林又問道,“那如何平息紛爭,制止爭鬥呢?”
丁虎想了想,猶豫不決的說道,“有兩種辦法,一種是以仁德服人,一種是以武力制止。”
“那這兩種辦法哪一種有效呢?”李書林又不依不饒的問道。
丁虎這次很乾脆,“那當然是以武力制止有效。”
“不錯,”李書林說道,“武者,止戈也。以何止戈?執戈止戈也。平息紛爭,制止爭鬥的最好的辦法,還是武力。所以,武者,止戈也。這止不是停止之意,而是持的意思。持戈是為武。那麼什麼是武道呢?”
丁虎說道,“持戈之道既為武道。”
“不錯。”李書林臉沉如水,說道,“持戈之道既為武道。持戈何為?殺戳也。所以武道既為殺道。但武的目的卻又是止戈,因此武道又是平息紛爭,制止爭鬥之道。兩者相結合,就是真正的武道,以殺道平息紛爭,制止爭鬥之道。”
李書林的話雖然複雜,但丁虎卻聽得很明白,他知道這是李書林特意解釋給他聽的,因此等李書林說完之後,他開口說道,“武道既是以殺止殺之道。殺是手段,止殺才是目的。”
李書林點點頭,說道,“你能明白這個道理就好。武道修仙為什麼這麼艱難,就是因為這個道理懂得人太少了。有人以為殺道就是武道,因此修仙之後,亂殺一氣,最後害人害已,反而敗壞了武道的名聲。有人以為殺道就是止殺之道,因此閉門不出,埋頭苦練,結果練到死,也練不出什麼名堂來。”
丁虎想了想之後,說道,“師父,照你這麼說的話,武道豈不是隻有亂世才能練成?因為只有亂世才能以殺止殺啊,現今社會安定,百姓平和,如何以殺止殺,修練武道呢?”
李書林聽了笑道,“亂世之中的確是修練武道的好時機,少林的達摩祖師,在南北朝時以武成道,三豐祖師,在元末明初之時以武得道,這兩個時期都是亂世,因此達摩祖師和三豐祖師才能得以成就武道。”
“但並不是說只有亂世才能成就武道,治平之世就不能成就武道了。以殺止殺固然是武道之真意,但並不是說一定就要真的以殺止殺,而是要明白這個道理,練武做事都要依這個道理去做,把這個道理作為自己的信念,自己的信仰,這樣,才能成就武道。”
“佛門有一句話,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什麼意思?手握屠刀,就是殺道,放下屠刀,就是止殺,從殺道中領悟到止殺的含義,那麼你就可以成佛了。所以說,佛也有怒目金剛之時,這就是佛門武道之所以叫做金剛秘法的原因。”
“道家崇尚自然,所以有道法自然一語。但自然之中卻也有妖魔鬼怪,所以道家才會有蕩魔天尊,妖魔鬼怪都除去了,自然也就清靜無為了。所以道家武道又叫做蕩魔玄武秘法。”
“總之一句話,修練武道,心中要有殺氣,但行事卻不可有殺意。佛門有一句話就說的很好,懷慈悲心腸,行霹靂手段,這就是武道的真意。”
丁虎聽李書林說完武道真意之後,閉目沉思。李書林也沒有打斷他,任他自行思考,如果不能弄明白了武道的真意,那麼再怎麼修練,也不能把武道修練到最高境界的。過了良久,丁虎才睜開了雙眼。
“怎麼樣?”李書林問得是丁虎的感悟。
“師父,現在不是亂世,以殺止殺肯定不行。”李書林點點頭,以殺止殺成就武道只有亂世才行,現在的時代當然不行了,“師父你最後說的,懷慈悲心腸,行霹靂手段,那是佛門心法,我道家神通怎麼可以佛門心法相配?”李書林又點了點頭。
丁虎最後說道,“我認為武道似水,平和時滋潤萬物,兇狠時摧毀眾生。修練武道也要如水一般,不出手時如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