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部落腮鬍鬚,威風凜凜,相貌堂堂,直到梁中面前聲了喏,回稟說:“周謹患病未愈,精神不濟,因此才輸給了楊志。小將不才,願和楊志比試武藝。如果小將折了半點便宜給楊志,別讓他接替周謹,就讓他替了小將職役,死而不怨。”梁中書一看,不是別人,卻是大名府留守司正牌軍索超。因為他性急,撮鹽入火似的,為國家面上只要爭氣,當先廝殺,〖請大家記住:這個人,“為國家面上只要爭氣,當先廝殺”,且看他後來的表現如何!這一次,分明是為了自己徒弟的面子。〗因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鋒”。〖果然是個急脾氣。〗
吳越評70回本水滸傳 第十二回(2)
李成聽見,就到廳前稟覆說:“相公,這個楊志,既然以前是殿司制使,必然好武藝,周謹不是他對手。正好和索正牌比試武藝,就能見優劣了。”梁中書聽了,心想:“我指望一力要抬舉楊志,可是眾將不服;乾脆讓他再贏了索超,他們就無話可說了。”梁中書隨即喚楊志上廳,問:“你敢和索超比試武藝嗎?”楊志回稟說:“恩相將令,怎敢有違。”梁中書說:“既然如此,你去廳後換了裝束,披掛齊全了。”叫甲仗庫隨行官吏取應用軍器給他,還叫:“牽我的戰馬,借給楊志騎。——小心在意,別有閃失。”〖梁中書這樣安排,是故意要讓眾將看出自己對楊志的喜愛。〗楊志謝了,自去結束。
李成吩咐索超:“你可難比別人。周謹是你徒弟,已經輸了,你要是再有些疏失,被他把大名府軍官都看輕了。我有一匹慣於上陣的戰馬,還有一副披掛,都借給你。小心在意,不要折了銳氣!”索超謝了,也自去結束。
梁中書起身,走到階前來。從人急忙搬起銀交椅來,直到月臺欄干邊放下。梁中書坐定,左右兩行伺候,又叫打傘的撐開那把銀葫蘆頂茶褐羅三簷涼傘來,蓋定梁中書背後。將臺上傳下將令,把紅旗招動。兩邊金鼓齊鳴,擂鼓一通,又在教場中兩陣內各放了一個炮。炮響處,索超跑馬進入陣內,藏在門旗下;楊志也從陣前跑馬進入軍中,直到門旗背後。將臺上又把黃旗招動,又擂鼓一通。兩軍齊聲吶喊,校場中靜蕩蕩的,誰敢做聲?
一聲鑼響,扯起一面白旗,兩下眾官,沒一個敢走動說話,靜靜地站著。
將臺上又把青旗招動。第三通戰鼓響起,那左邊陣內門旗下,鸞鈴響處,閃出正牌軍索超,直到陣前,兜住馬,拿軍器在手,果然是英雄!但見:頭戴一頂熟鋼獅子盔,腦後鬥來大一顆紅纓;身披一副鐵葉攢成的鎧甲;腰繫一條金獸面束帶,前後兩面青銅護心鏡;上籠著一領緋紅團花袍,上面垂兩條綠絨縷領帶;下穿一雙斜皮氣跨靴;肩帶一張弓,腰懸一壺箭;手裡橫著一柄金蘸斧,座下是李都監那匹慣於戰徵的雪白馬。
右邊陣內門旗下,鸞鈴響處,楊志提手中槍出馬直到陣前,勒住馬,橫槍在手,果然勇猛!但見:頭戴一頂鋪霜耀日鑌鐵盔,上撒著一把青纓;身穿一副鉤嵌梅花榆葉甲,系一條紅絨打就的勒甲絛,前後獸面掩心;上籠著一領白羅生色花袍,垂著條紫絨飛帶;腳登一雙黃皮襯底靴;一張皮靶弓,幾支鑿子箭;手中挺著渾鐵點鋼槍,騎的是梁中書那匹火塊赤千里嘶風馬。兩邊軍將暗暗喝彩:雖然不知他們武藝如何,先見威風出眾。
正南上旗牌官拿著銷金“令”字旗,驟馬而來,大聲說:“奉相公鈞旨,叫你們兩個俱各用心。如有虧誤,定行責罰;誰能得勝,多有重賞。”二人得令,縱馬出陣,都到教場中心。兩馬相交,二般兵器並舉。索超忿怒,掄手中大斧,拍馬來戰楊志;楊志逞威,舉手中神槍,來迎索超。兩人在教場中間,將臺前面,二將相交,各呈平生本
索超掄手中大斧,拍馬來戰楊志;楊志逞威,舉手中神槍,來迎索超。兩人在教場中間,將臺前面,二將相交,各呈平生本事。
事。一來一往,一去一回;四條臂膊縱橫,八隻馬蹄繚亂。兩人鬥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月臺上樑中書看得呆了。兩邊眾軍官看了,喝彩不迭。陣前軍士們交頭接耳,紛紛說:“我們做了這許多年軍士,也曾出征幾遭,從沒見過這樣一對好漢廝殺!”李成、聞達在將臺上不住聲地叫:“好鬥!好鬥!”
聞達只怕兩個內傷了一個,慌忙招呼旗牌官拿著令字旗來,要把他們分開。將臺上一聲鑼響,楊志和索超正鬥得來勁兒,各自要爭功,哪裡肯回馬?旗牌官大叫:“兩個好漢都歇了,相公有令!”楊志、索超方才收了手中軍器,勒坐下馬,各跑回本陣來,立馬在旗下看那梁中書,只等將令。李成、聞達下將臺來,直到月臺下,稟覆梁中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