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的母親說:“你現在得與李膺、杜密齊名,死亦何恨!既有美好的名聲,還要長壽,可能兼得嗎?”範滂跪而受教,再拜而辭。回頭又對他的兒子說:“我要教你作惡,可是惡是不能做的;我要教你為善,可是我生平並沒有作過惡,卻得到了這樣的下場。”路上的行人聽說後,沒有不流淚的。範滂時年僅33歲。
這是怎樣的亂世,怎樣的英雄時代,素不相識的人為了義,可以犧牲性命;當官的為了正直的逃犯,可以棄官一起逃亡;母親教育兒子要為大義和榮譽而勇敢,要捨生取義。古中國的先民們,你們的英風豪氣尚存否?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11、12世紀;中國仍然湧現出不少這樣的漢子。陳東、歐陽澈、馬伸等人就是當時的“言論英雄”。
陳東、歐陽澈因為議論國家大事而激怒了皇帝趙構。當皇帝派去的奪命官吏要逮捕陳東時,陳東笑著說:“我是陳東,害怕死就不敢說話,已經說了還肯逃避死亡嗎?”
馬伸常說:“我志在行道。以富貴為心,則為富貴所累;以妻子兒女為念,則為妻子兒女而改變志願,道不可行也。”還說:“孔子言:‘志士不怕拋屍在溝壑,勇士不怕丟掉自己的腦袋。’今天是什麼日子,那深溝是我死亡的地方。”
因為勇敢地言說國家的事務,馬伸被貶官放逐。在流放的路途上,當權者害怕這勇敢者的聲音,遂將之謀殺。
即使在明代,你仍可以感受到這些英雄的豪氣,海瑞備好棺材向皇帝諷諫;與權閹們作鬥爭時湧現出的一批批正直勇敢的人:馮恩、楊爵、周怡、沈束、沈煉、楊繼盛、楊漣、左光斗……
他們在黑暗時代發出的良知的聲音,豈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湮滅?!
txt小說上傳分享
聖朝特旨辦喪葬,一隊“殺手”下“賢良”(1)
北京,1730年。正是雍正統治期間,帝國吹吹打打落成了賢良祠。
據稱,“賢良祠是祀王公大臣之有功於國家者。清世宗憲皇帝御書額曰‘崇忠念舊’。賢良祠初祀王、公、侯、大學士、尚書、左都御史、都統、將軍、總督、巡撫、副都統共78人,後增祀21人。總共祀99人。”
凌滄洲沒有去過賢良祠,讀《清史稿》的時候屢屢見到一些朝廷大佬死後被隆重追悼,不僅皇上發放喪葬費白銀500~1000兩不等(郭成康先生在《乾隆大帝》中說,乾隆年間一兩白銀摺合現在的人民幣是150~200元,喪葬費也就在10萬~20萬元了),而且還精心研製死後的稱號——諡號,也就是朝中大佬要戴一頂什麼樣的精神頂戴花翎,去見他們的老祖宗努爾哈赤。最後是喪亡後,能進入哪種祠廟,關係到生前的業績道德評價,關係到死後的榮譽規格。
第一等的朝中大佬,如三朝###張廷玉,雍正臘肉(此稱謂乃凌滄洲先生之發明,其來源後文有詳述。)答應他死後配享太廟——在太廟犄角旮旯裡給他擠個地方坐坐,也聞點皇家冷豬肉的殘香。1749年,張廷玉要退休回原籍,因為雍正遺詔中答應他死後配享太廟,但現在是新臘肉高懸執政,會不會執行老臘肉的遺言,此老有點不放心,請求乾隆臘肉給他一紙承諾,作為憑據。這樣不放心臘肉,此老是不是老糊塗了?同時由於他沒有立即前往宮中親自謝恩,乾隆臘肉很不高興,幾乎要傳旨對張廷玉加以詰責。要不是朝中同僚和門生後學援手,臨退休,張廷玉還得給臘肉呵斥一頓。第二天一早,張廷玉趕緊屁顛屁顛地跑到宮中謝恩,才算逃過一劫。
第二等的朝中大佬,如果所謂的道德文章和政績、忠心被臘肉認可,可以從祀孔廟。想一想,當孔廟的先賢們大嚼其冷豬頭肉的時候,他們可是熬了多少年才成精的,有的都兩千年的歲數了,而今大清國的後生們,也在孔廟的眾“樓主”旁邊擠個沙發、板凳什麼的坐坐,吃點冷豬頭肉的殘羹,是何等榮耀!大清國的興亡史上,只有康熙年間的三位名人,有幸擠入了孔廟,這三位即是湯斌、陸隴其和張伯行。這三個人,以大清的立場看,確屬於清官、好官的行列,並且儒學功底深厚,也有著作問世。然而,放到文明的大視野看,這三個人也無非是大清的走卒而已,在穩定大清的吃人統治上,也沒少立功勞。像湯斌不僅參與了清朝的宣傳事業,出任辮子版《明史》的總裁官(要知道為了爭奪明史話語權,大清初年的鬥爭無比激烈。朝野上下都在編撰《明史》,像莊廷鑨、戴名世也是因為寫《明史》而丟掉了性命)。在鮮血淋淋的民間話語權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