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留戀地退回北方。此時的遼,大概尚未有統治中原的意圖。遼太宗也於這一年(公元947年)去世,因此,退出開封的事說不定與首領的健康有關。
後漢護國節度使李守貞於此時叛變,結果,樞密使郭威成功地將之討滅。後漢高祖劉知遠於遷都開封的翌年(公元948年)死,其子劉承佑繼位,是為後漢隱帝。懼怕武將勢力變大的他,計劃剷除平定李守貞之亂的郭威。得知此事的郭威企圖渡黃河攻開啟封,但就在動兵之前,隱帝已為家臣所殺。
郭威在部下擁立下,於開封即位,定國號為“周”,史家稱之為後周。
朱全忠的“後梁”、李存勖的“後唐”、石敬瑭的“後晉”、劉知遠的“後漢”、郭威的“後周”——這就是五代。五代皇帝皆為武將,節度使此時皆擁有極大的權力,這可以說是中國的武人政治時代。
朱全忠的“後梁”建立於公元907年,“後周”於959年讓國於宋而滅亡。
自後晉靠契丹族遼的援軍而攻滅後唐以來,遼在中國歷史上便投下了巨大的陰影。後周太祖郭威死後,由其妻柴氏之侄柴榮即位,是為世宗。他是個頗具才華的人,郭威收他當養子,並且指定為王朝繼位者。
後周世宗柴榮可說是五代諸帝中最為傑出的人物。後唐的明宗李嗣源雖也有明君之稱,但由於縱容軍隊,成為亡國之君,因此,在成就上要較世宗遜色了許多。
在與北方超大強國遼交戰之際,柴榮親自站到陣前。他的事業為其後以宋為名的長期政權所承繼。其間經緯,將在後面宋的建國史部分敘述,此處先將政權移轉如走馬燈的五代,由不同的角度做一番回顧。
不得已而為帝(1)
“我在諸將擁立下就帝位,也就是說,我是‘被迫’成為皇帝的。”不願意在欠諸將人情的情形下成為皇帝,反而要使諸將感恩於皇帝——原來這是趙匡胤的想法。
論及五代歷史,馮道是不可不提的一位人物。
後唐明宗李嗣源任命馮道出任宰相之事,已如前述。馮道是景城(在河北省)人,在莊宗李存勖時代不過是個翰林學士。從唐末起,以幽州節度使屬官的身份,主管地方行政事務。他是個優秀的行政專家,才華為明宗所賞識。
五代王朝中,馮道未以宰相身份出仕的只有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