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遷在北門破了縻勝,訊息傳到西門的時候,季三思還在拼命攻城,聽到這個訊息頓時大驚。
所謂將無戰心,兵無士氣,西門這邊被兩日的折磨早就沒了銳氣,林沖這邊也得到訊息,隨後開啟城門出城求戰。
由於宛州守軍比較少,無法形成合圍的態勢,但憑藉氣勢上的優勢,兩路夾擊下最終讓季三思所部潰散。
混戰中,季三思被林沖一矛刺死,其所帶四萬兵馬死傷過半,最後降了五千,其餘殘兵皆沒了命的逃竄。
宛州之圍解後,林沖也不得不佩服這廝,侯蒙、羅戩對時遷更是刮目相看,暗贊天子識人之明。
時遷在守宛州的時候,宋江等人已打破山南州,軍報到時宋江、吳用都暗暗驚歎,沒想到這廝如此會用兵,以後更不能重用了。
於是宋江令時遷、仇瓊英、楊雄、石秀、楊林、段景住六人繼續守住宛州,將林沖等人盡數調到前線,侯蒙、羅戩也一併請到了新攻克的州郡主持大局。
山中無老虎猴子當大王,時遷等人正好樂得摸魚,時不時待在歸虛逗逗孩子,夜裡摩羯殿、射手殿兩邊繼續耕耘,忙得不亦樂乎。
宣和六年七月,淮西巨寇王慶被混江龍李俊在清江中活捉,到八月中旬淮西八州全部光復,宋江在南豐城一邊讓公孫勝,喬道清主持醮事,超渡陣亡軍將,及淮西屈死冤魂,一邊寫了戰報由戴宗先一步去東京報與宿太尉。
戰報上詳述征討王慶以來的有功人員,除了死傷兵士,亦有大將陣亡,梁山陣亡將領三人:呼延灼、龔旺、石勇;河北降將陣亡將領七人:卞祥、山士奇、唐斌、文仲容、崔焚、金鼎、耿恭。
公孫勝,喬道清兩人做了七日醮事後,那在徵王慶期間立下大功的孫安突然暴斃身亡,宋江知道後痛哭不已。
喬道清、馬靈藉口要送孫安遺體回鄉安葬,宋江允了過後,此二人從此離隊再未歸來。
宣和六年九月,宋江兵分五路,押解王慶等賊往東京獻俘,軍士除留下各州縣鎮守外,其間亦有乞歸田裡者,現今兵馬共餘不到九萬,要不是有部分降卒充數,估計不足五萬之數,梁山原本受招安的兵士現存不過半。
侯蒙、羅戩沒有親臨陣戰,僅在宛州見過時遷守城,於是一路上讚不絕口,宋江聽得尤為刺耳。
大軍路過宛州內鄉縣秋林山時,浪子燕青見大雁結隊飛行,這廝初學弓箭,又有心賣弄,於是一連射下十數只大雁。
宋江聽見千軍喝彩,瞭解情況後教訓燕青說,能射中是你的本事,但大雁乃是仁義之禽,或數十,或十隻,遞相謙讓,尊者在前,卑者在後,次序而飛,不越群伴
宋江大道理越說越起勁,最後燕青都他媽快哭了,心說我以後不射還不行嗎?
其實宋江是感嘆聚義頭領漸次陣亡,時遷這廝又異軍突起,心中說不出的煩悶,故意皆大雁來說自己的心情。
一路上眾將受了宋江的感染,皆心情不佳,直至九月中旬回到京師,屯駐軍馬於陳橋驛,聽候聖旨。
道君皇帝聽了奏報,在文德殿召見了宋江等頭人,天子說了些勉勵人心的話兒,別的頭領不知作何感想,宋江倒是激動萬分,口呼萬歲跪姿可掬。
當日,天子特命省院等官計議封爵。太師蔡京、樞密童貫均對梁山這波人沒什麼好感,最後議定:
加宋江為‘保義郎’,帶御器械,正受‘皇城使’;
副先鋒盧俊義加為‘宣武郎’,帶御器械,行宮‘團練使’;
吳用等二十八員天罡頭人,加封為‘正將軍’;
朱武等六十二員地煞頭人,加封為‘偏將軍’;
天子准奏,讓省院眾官辦理加封爵祿,與宋江等支給賞賜,宋江等就於文德殿頓首謝恩。而後著光祿寺開御筵犒賞眾將,席間又賜了錦袍、金甲等物不表。
嗶嗶,主線任務剿滅王慶叛軍已完成,獎勵抽獎區重置進度百分之二十,累計進度百分之四十。
宋江與眾將謝恩完畢,回到行營安歇,聽候朝廷委用。
回到行營後,天子著人宣時遷單獨覲見,眾人聞知後皆是無語,這兩年南征北戰,為國立下功勞無數,如今回朝只得幾個無名無權的小官,反不如一個賊貨混得好,心中都積下了不少怨語。
此時身為梁山四常委的公孫勝也要抽身,宋江苦勸不住,最後只得放了。
小黃門沒有將時遷領進宮去,而是到了李師師的私宅,天子坐在尊位上閉目養神,他今日召來時遷並非是來聽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