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閨名在史書中沒有記載。臺灣學者雷家驥根據《全唐文》崔融《代皇太子上食表》“伏見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嬪公族”這句話,考證她的閨名叫做李令月。並且把這個名字和武則天的小兒子李旦(本名旭輪)聯絡起來,說這兩個名字一日一月,和武則天后來給自己改的名字“瞾”(日月當空)可以對應,反映了武則天的政治理想。但是,我認為,雷先生這樣斷句是錯誤的,正確的斷法應該是“伏見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嬪公族” 。為什麼這樣斷句呢?理由有三個:第一,唐代公主給皇帝上書時候自稱“妾李氏”是一個規矩,不需要寫出名字,第二,“令月嘉辰”是一個比較固定的說法,是指一個好月份好時辰,不需要拆開;第三,“令月嘉辰,降嬪公族”這樣的說法符合當時通用文體——駢文的行文規範。把 “令月”兩個字提到前頭,作為太平公主的名字並不妥當。
這樣看來,太平公主和她的母親武則天一樣,也是一個“無名英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一、薛紹之死(1)
有一句俗語叫做“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因為在中國古代,職業和婚姻都比較穩定。一旦選擇了一個職業,或者嫁了一個人,就都是一輩子的事情了,所以要慎之又慎。但是在唐朝,社會觀念比較開放,離婚的事情也並不少見。在敦煌出土的民間離婚文書裡,甚至寫道“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蟬鬢,美掃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說希望娘子和我分手之後,開始新生活,風姿綽約地嫁一個有地位的好夫婿。這樣的祝詞,還頗具紳士風度。在皇室之中,離婚再婚的情況同樣比比皆是。換言之,一旦覺得嫁錯了,還是有更改餘地的。前文講到,太平公主嫁給了自己的表哥、城陽公主的兒子薛紹。這次婚姻沒過幾年,就被認為是個大錯誤,需要改正了。只不過認為嫁錯的,不是太平公主本人,而是她的母親武則天。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薛紹之死
事情還要先從唐高宗說起。唐高宗死後,武則天稱帝就已經進入倒計時了。在高宗死後的幾年時間裡,武則天先後廢黜了她的三兒子中宗李顯(當時叫李哲),軟禁了四兒子睿宗李旦,*了徐敬業領導的揚州叛亂,又透過所謂的裴炎謀反案,肅清了軍政系統的反對派。她緊鑼密鼓,一步一步,離皇帝的寶座越來越近。但是,中國古代王朝可都是一家一姓,要想改李唐為武周,要調換的其實不光是皇帝,還有整個皇族。所以,武則天想當皇帝,還得把李唐宗室清理一下。武則天是怎麼辦的呢?她搞了一個陰謀。當時,為了給武則天改朝換代做輿論宣傳,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偽造了一塊帶有“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字樣的寶石,謊稱是從洛水打撈出來的,並說這代表著上天降下的祥瑞,派人獻給了武則天。根據傳統的儒家信仰,“河出圖,洛出書”,這可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重要標誌,屬於國家一級祥瑞。這杜撰出來的祥瑞正合武則天的意,她立刻決定,大張旗鼓地操辦一下這件事,讓全國人民都知道,她當皇帝可是天意!怎麼操辦呢?她把這塊石頭命名為“天授寶圖”,又給自己加了一個尊號叫做“聖母神皇”,同時宣佈要在十二月的時候親臨洛水,舉行受圖大典,並在明堂裡接受百官朝賀。為了辦好這件盛事,她詔令各州的都督刺史以及李唐宗室外戚都在典禮舉行之前的十天到洛陽集合!顯然,武則天想利用這個國家禮儀工程,把李唐勢力一網打盡。
這個詔令一出來,李唐宗室馬上慌作一團,他們覺得,武則天來者不善,肯定是想把他們集中到洛陽,然後甕中捉鱉,一舉消滅!越想越緊張,怎麼辦呢?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鋌而走險。就在這種恐慌情緒支配下,宗室成員開始彼此聯絡,密謀造反。造反者都包括什麼人呢?首先當然是前幾代皇帝的兒子孫子等男性成員,另外,唐代還未流行“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樣的觀念,所以,幾代皇帝的公主也都接到了通知。但是,因為叛徒告密等種種原因,這次造反被迫提前舉行,而且造反者也從整個李唐宗室萎縮成了越王李貞和琅琊王李衝父子倆。這樣的小打小鬧哪裡是朝廷的對手,很快就被武則天*下去了。但是,剿滅李唐宗室的有生力量本來就是武則天的既定目標,讓他們到洛陽集合也是引蛇出洞的一種策略,現在蛇都出來了,怎麼能再讓他們縮回去呢!於是,*了李貞父子之後,武則天開始順藤摸瓜,大肆株連,把很多宗室都給牽扯進這樁宗室謀反案之中,一大批宗室皇族被下令處死,武則天血洗李唐宗族的目的便完成了。而她的女婿、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紹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