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臺不久,就頒下敕書,任命術士鄭普思為秘書監,道士葉靜能為國子祭酒。在唐太宗貞觀年間,擔任秘書監的可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魏徵,而當國子祭酒的則是飽讀詩書的學者孔穎達。到了唐中宗李顯這兒,秘書監和國子祭酒降格了,居然被邪門歪道所把持!更可笑的是胡僧慧範,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在二張兄弟當政之時就紅透半邊天;現在二張服誅,李顯卻說他也參與了*二張,論功行賞,應該加階為銀青光祿大夫,賜爵上庸縣公!有了皇帝撐腰,慧範便大搖大擺地出入宮掖,而李顯反倒小心翼翼地去他家微服私訪,真是顛倒乾坤!李顯為什麼這麼做啊?其實是因為他需要輿論支援。唐朝宗教氣氛濃厚,這些左道之人手裡都掌握著不少社會資源,李顯豈能放著這樣的力量而不用?想當初武則天當皇帝時,不是也需要這些人造社會輿論嗎?

最後一件需要做的事,便是推尊武則天,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高武則天的地位。大家可能覺得奇怪,武則天不是他推翻的嗎?不破不立,按道理,他應該貶抵武則天才能突出自己的英明正確啊!怎麼還會使勁兒提高武則天的地位呢?其實,李顯推尊武則天,那叫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李顯是想透過證明武則天的合法性來證明自己太子身份的合法性,再透過太子身份的合法性推理出自己當皇帝的合法性。換言之,他只有證明武周政權是完全合理合法的,才能夠說明武則天立他當太子是符合禮法的,進而再證明他由太子晉升為皇帝也是順理成章的。既然要推尊武則天,那就得貶低神龍政變,淡化神龍政變的意義。所以,這個時候的李顯忽然患上了失憶症,決口不提自己的逼宮往事,而且搖身一變,成了孝順的小白兔乖乖。他還營造出這樣一番景象:我因為受到了皇帝母親的器重和賞識,所以才遵從母命,接受禪讓,榮登大寶。既然是禪讓嘛,所以不僅我是皇帝,母親也繼續是皇帝,而且不是一般的皇帝,而是“則天大聖皇帝”。其實,李顯淡化神龍政變除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之外,還有一個用意,那就是打壓一下因為政變而羽翼豐滿的功臣勢力。潛臺詞則是,你們以為搞了政變就有功嗎?我李顯根本不承認有什麼政變!

李顯這樣做無非是想要加強皇權,使自己坐穩位子。這時候作為功臣應該怎麼辦呢?功臣如果知趣,就應該默唸“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古訓,趕緊功成身退,解甲歸田,以避可能招致的殺身之禍。那麼張柬之等人是不是這樣做的呢?有句話叫做“身後有餘忘縮手”,他們和古往今來的大多數功臣一樣,貪戀權位,不忍放手。既然放不了手,那怎麼才能鞏固權力呢?

功臣們在這一時期主要做了與皇帝李顯針鋒相對的四件事。首先,他們上疏皇帝,希望韋皇后專居中宮,不要到外朝干預國政。接著,他們請求皇帝把以和尚慧範為首的左道之人統統殺掉。此外,還請求皇帝降低武家人的官爵,抑制他們的勢力,以防武家東山再起。最後一件事,功臣們使勁提拔自己的親信。比如桓彥範,他一上臺就謊稱自己的大舅子趙履溫也參與了神龍政變謀劃,要求論功行賞。這簡直把李顯給氣壞了。趙履溫當時擔任易州刺史,這大老遠的,怎麼可能謀劃政變?這不明擺著撒謊嗎?可是迫於功臣們的壓力,他也只好把趙履溫調到中央,官封司農少卿。趙履溫這人不傻,當然明白他能升官是誰的功勞,所以馬上投桃報李,買了兩個絕色的婢女送給桓彥範。那麼,功臣們這樣做對不對呢?當然不對,而且簡直是大錯特錯。這實際上是無視長孫無忌加上官儀的前車之鑑了。當初,長孫無忌結黨營私,而且還想殺人立威;上官儀則讓皇帝別信任皇后,信任自己,最後兩個人不都沒有好下場嗎?居功自傲、目無主上,這對於臣子來說已經很危險,對於功臣來說就更加危險。正所謂功高震主,會讓皇帝覺得受制於人。彼此身份變了,關係也就變了。打江山的夥伴一下子變成了鞏固江山的障礙,當年溫良恭儉讓的二太子也就變成了冷酷無情的皇帝。可是儘管李顯想要打擊功臣,可他的實力還不夠強大啊,怎麼辦呢?有道是,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必須先解決的一個問題。該是李顯尋找朋友的時候了。

誰是朋友呢?相王和太平公主是不是呢?他們不是。因為他們也是立功之人,同樣存在震主之嫌。另外,相王李旦當年也做過皇帝,在武則天時期還當了十幾年的皇嗣,其實資格比李顯還老。如果說幾個大臣是讓李顯覺得自己不像個皇帝的人,那麼相王李旦就是一個實實在在讓李顯覺得自己有可能當不成皇帝的人。因此,對於這兩個人,只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