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的底座是一個四方形,向上逐層逐層地縮小,塔的四面都有臺階通向塔頂。每面臺階為91級,再加上塔頂的平臺,一共有365級臺階,這恰好與一年的天數(365天)相符。另外,9層塔座的階梯分為18個部分,又正好是瑪雅人曆法中的18個月。
奇欽·伊察金字塔最令人驚歎的地方莫過於“羽蛇下凡”奇景的出現。每年的春分日和秋分日,當日落偏西到某個角度時,“羽蛇下凡”的奇麗景象就會幽靈般地出現。時間、地點、落日角度三者缺一不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觀?原來在該金字塔階梯的底部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羽蛇神頭部雕像,其身隱藏在臺階的斷面上。當時間和落日角度都具備時,陽光斜射,陰影正好遮住臺階斷面,形成波浪形的長條,彎彎曲曲地現出蛇身,彷彿活生生地連在蛇頭的後面。隨著落日角度的變化,映出來的影象宛如有生命的蛇在徐徐遊動,美妙極了。由此可以推想,羽蛇神金字塔的設計者必是一個有著豐富科學知識和濃厚藝術氣質的人。
除上述三個金字塔在世界上比較知名外,還有一些金字塔也享有一定聲譽。在墨西哥城以東90公里的喬盧拉,有一座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它分5次建造而成,一次比一次擴大。這座金字塔高達64米,邊長為350米,總體積比埃及的胡夫金字塔還要大15%,是金字塔中的“巨人”。在墨西哥南部與瓜地馬拉相接壤的巴林坎,有一座“銘記神廟”金字塔,塔裡面有一塊雕刻精緻、重達5噸的大石板。在對石板上的象形文字進行破譯解讀後,發現該金字塔原葬有一個名叫帕卡爾的大祭司。在該金字塔內,還發現了一副用來覆蓋死者臉的玉雕面具。這些重大發現,改變了昔日人們有關美洲金字塔只用於祭祀而不作陵墓之用的錯誤看法。在瓜地馬拉北部,坐落著蒂卡爾金字塔群,其中有五座金字塔是大型的,最高一座共9層逾70米,加上塔頂14米高的廟,成為美洲金字塔中位居第二的“高個子”。另外,考古學家在巴西的原始森林中、佛羅里達北部40英里的海洋深處以及神秘的百慕大海底,也發現了各種奇妙的金字塔。
面對如此眾多的美洲金字塔,人們不禁要發問:這些金字塔到底從何而來?雖然有些金字塔的來源以及其神秘之力已得到破譯,但大多數金字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仍然充滿著迷惑。於是,各種各樣的推測紛紛出籠。有人指出,美洲金字塔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非洲,與非洲金字塔有很深的淵源。持此說者認為,美洲金字塔和非洲金字塔屬同一文化範疇,且前者是受後者影響的產物。依據之一是,被稱為“銘記的神廟”的帕倫克金字塔就是一座埋葬帕倫克統治者的墓穴,且墓穴結構及其墓葬品反映了美洲金字塔和非洲金字塔在文化上有其共性,例如相似的宗教信仰和等級森嚴的社會結構等等。依據之二是,非洲、美洲兩地的金字塔都是立體四稜形,外觀上有相近之處。再者,根據推斷,數千年前埃及人可能曾經橫渡大洋到達美洲,從而將古老的非洲大陸文化傳到美洲新大陸。
實際上,上述觀點很難成立。美洲的金字塔與埃及的金字塔在很多方面都有著極大的區別。首先,埃及的金字塔是國王法老的陵墓,而美洲金字塔是僧侶、貴族用以進行宗教祭祀和舉行盛大典禮的場所,它往往是一種祭壇或者是神廟的一個大土臺。其次,埃及金字塔是尖頂;而瑪雅人的金字塔都有平頂或有平臺,它們層層迭起向上逐漸縮小,有四五層至十幾層不等。塔的東西兩側或四周為陡峭的石階,拾級而上可登塔頂。在寬闊的塔頂上,有些還建有神廟,供祭祀天神之用。再次,時間上也有所不同。埃及金字塔最早建於公元前27世紀埃及第三王朝時期。美洲金字塔則是古代印第安人在祭神活動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此外,兩者外形上也有差異。一個是四稜錐形,塔身僅一面有入口處,直通墓穴;而另一個是四稜臺形,塔身分成若干截,正面有臺階。由此可見,美洲金字塔無論在性質和造型上還是在建造時間上都與非洲金字塔有很大的出入和不同。實際上,美洲金字塔是當地土著居民在其世代生息的土地上創造的古老文明的傑出象徵,它不是外來文化的延伸,更不是外來文化的翻版,把美洲金字塔說成是埃及金字塔在美洲的翻版是毫無根據的。
美洲金字塔是美洲古老文明最具體的展現,它是隨著築壇祭神活動的盛行和發展而被逐漸創造起來的,反映了不同時代和地區的古印第安人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並代表了不同時期印第安文化的特點與風貌。它那精巧的建築藝術,五彩繽紛的建築模式,集中體現了古代印第安人的高度智慧,令現代人不得不為之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