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另一個問題是,為何將一座陵墓建在生氣盎然的地中海城市的中心?對此,有人從古希臘人的價值觀角度來解釋。在古希臘的文化氛圍裡,這種墳墓並沒有不體面與陰森之嫌。在希臘人看來,死者的世界黑暗而寂靜,出沒著可怖的幽靈,人死後就會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解脫之法只有一個:儘可能地為自己贏得死後的榮譽,這樣亡靈就會依然存在於活著的人的意識之中;這樣才能超越死亡,賦予生命永恆的意義。
幸許摩索拉斯王就是這樣做的,他也的確因此而名垂青史了。然而,他的軀體所依賴之物卻在公元15世紀前的一次大地震中受損。但人禍甚於天災,陵墓最終徹底毀於人類之手。1402年,汪達爾人聖·喬萬尼率領的騎兵征服了哈利卡納蘇斯,征服者對於這座異教徒的藝術之殿非但毫無仰慕之情,反而深惡痛絕。1494年,為了加固要塞,統治者們毫不留情地把陵墓當成了採石場,甚至連很小的碎片都被送進了石灰碾磨廠,用於大規模建造他們的堡壘聖·彼得堡。摩索拉斯的陵墓就這樣漸漸被毀掉了。所幸有少量浮雕倖免於難,其中包括那件由大理石雕成的亞馬孫族女戰士的浮雕,現今仍儲存在英國博物館內供人們觀瞻。
呼嘯而過的歷史之風會留住永恆嗎?面對摩索拉斯陵墓的殘磚碎瓦,不知人們會作何感想;面對褒貶不一的說辭,不知人們會如何評斷;面對各種似是而非的斷言,不知人們能否期待著謎底的解開。其實,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走出偏見的誤區腓尼基文明之謎(1)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腓尼基”一詞對於多數人而言比較陌生,它被人淡忘已有3000餘年。它是古代地中海沿岸興起的一個民族,一個城邦國家,一種文明,也是一個為時人所憎恨的民族。時過境遷,該如何看待這個謎一般的民族?
公元前13~前11世紀,在今天的敘利亞境內,西臨地中海,東倚黎巴嫩山,北接小亞細亞,南連巴勒斯坦的地方,活躍著一個不知從何處來的民族,她的名字叫“腓尼基”。“腓
尼基”在希臘語中是“紫紅色”的意思,可它為何成了一個民族的稱呼呢?這其中還有一段耐人尋味的奧秘。
據說,在當時埃及、巴比倫、赫梯以及希臘的貴族和僧侶,都喜歡穿紫紅色的袍子,可是令他們懊惱的是,這種顏色很容易褪去。他們都注意到,居住在地中海東岸的一些人因為會生產一種絳紫色的顏料,所以總是穿著鮮亮的紫紅色衣服,似乎他們的衣服總也不會褪色,即使穿破了,顏色也跟新的時候一樣。這實在太引人注目了,所以大家把地中海東岸的這些居民就叫做“紫紅色的人”,即腓尼基人。
在流傳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各種著作中,對腓尼基人都頗有微詞:他們苛刻、狡詐,用一艘船的油從西班牙人手裡換取不計其數的白銀,以致差點壓沉了他們的船隻;他們對居住在非洲內陸的黑人橫徵暴斂,毫無惻隱之心,推崇那些最能榨取民脂民膏、待民如虎的總督;他們不恥於做強盜,公開攔截在海上航行的船隻,搶劫船上的財物,搞得人心惶惶;他們還販賣奴隸,甚至耍詭計誘騙自由人為奴隸,比如將靠岸者的船推入茫茫大海中,使其失去交通工具而被迫為奴……真可謂劣跡斑斑,周邊的民族對之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
正是靠著這些見不得陽光的手段,古代腓尼基人積聚起了鉅額財富。腓尼基最大的城市推羅的富庶在古代作家們的筆下,讓人展開最豐富的想象都不為過,“街上堆銀如土,堆金如沙”。
但是,誰也不能否認,這是一個勇敢的民族。在人類造了第一隻簡單的船隻之後的很多很多個世紀裡,人們來到水天連線之處,望著浩淼的海洋,卻步不前,因為那裡全是黑暗的失望和死亡。之後,來了腓尼基人,他們沒有這種恐懼。腓尼基人不愧為最勇敢的探險家。往日令人生畏的海洋剎那之間變成了平安大道,地平線的危險變成了神話。
相傳,2600多年前的一天,埃及法老尼科想殺一殺腓尼基人的威風,同時又想開闢一條從沒有人走過的航線。他把幾位腓尼基最優秀的航海家召集到王宮裡來,對他們說:“聽說你們經常自吹腓尼基人最善於航海,我讓你們從埃及出發,一次也不向後轉,而且海岸始終要在右邊航行,最後回到埃及。如果你們做不到,現在就對我說,我也不會懲處你們。但是今後就不要再自吹自擂了。如果你們能夠做到,我一定重賞你們!”
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