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9部分

間失去了有效呼應。”

“崇禎皇帝已死,現在全國群龍無首。如果主公能夠立即登基稱帝,我們就能夠南北夾擊,一舉拿下廣西、貴州、雲南,把兩股勢力連成一片,這樣才能面對更加複雜的局面。”

彭無影接著說道:“侯大人所說,正是微臣的顧慮所在。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如果現在主公站出來,那就不是竊取國祚,而是臨危受命,重振大明的義舉,具有更大的號召力,從而完成建文帝未竟的事業。”

“非也!”苗三冠擺擺手:“三位大人說的都不錯,但問題不在這裡。李自成、張獻忠都是一代梟雄,既然已經全部稱王,那就說明他們都要爭奪天下。朱棣一脈竊國兩百餘年,當然不會甘心拱手讓人。”

“毫無疑問,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各方面肯定會大打出手,然後自我標榜為正統。如果主公在這個時候登基稱帝,很可能變成另外三方勢力的共同打擊目標,那就得不償失了。”

萬練微笑著說道:“諸位大人的眼光都被內地吸引了,殊不知此前失敗的不列顛人、荷蘭人、葡萄牙人還在虎視眈眈。緬越王府的軍隊,尤其是水師幾乎是枕戈待旦,片刻不敢鬆懈。”

“如果主公現在登基稱帝,我們就要走崇禎皇帝朱由檢的老路,仍然是兩線作戰,甚至是四線作戰。果真到了那種局面,最後的結局究竟如何,即便是孫武再世,諸葛復生,只怕也是難以預料啊。”

五個人兩派意見,所說的內容都是實情,熊儲聽得汗流浹背,更加不敢輕易點頭。

現在的局面實在是太糟糕、太複雜,六大巨頭誰也找不到一條萬全之策。

經過三天三夜的爭論之後,熊儲無可奈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以不變應萬變,等待局勢明朗化。好在北方亂成一團,應該沒有人會注意到我們。五位大人要密切關注各方面的訊息,統籌各種可能性的得失。”

這是目前沒有辦法的辦法,即便彭無影、張毓秀、侯銘德再著急也沒用。

熊儲的估計沒錯,崇禎皇帝朱由檢上吊身亡的訊息,很快就已經傳遍了大江南北,全國各布政使司都亂了。

正因為如此,湖廣之地熊家軍的斥候營、明線暗線可以肆無忌憚縱馬飛馳,穿越貴州、雲南、廣西根本不受限制。

沈惜月派出的三百多傳令兵,都是採用六百里加急的方式趕路,一人雙馬來回賓士,各種訊息紛沓至來。局勢幾乎每一個瞬間都在發生變化,簡直讓人應接不暇。

明崇禎十七年正月,多爾袞以清帝名義致書大順軍,提出協謀同力並取中原的策略。

李自成接到劉宗敏的報告,頓時勃然大怒:“番奴狼子野心,天下鹹與知聞。本王定鼎天下,必滅之而後快。”

四月初九,多爾袞以奉命大將軍統率滿、蒙、漢八旗軍十餘萬人,離盛京(今瀋陽)西進。

十一日,清兵至遼河,聞李自成大順軍於三月十九攻取京師(今北京),明朝已亡。

多爾袞憤懣不已卻無可奈何,遂採納降將洪承疇的建議,決意率兵經密雲、薊州一帶南下,直趨京師。從而由進攻大明,轉為與李自成爭奪全國的統治權。

可惜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剛好擋住入關通道,讓多爾袞有些投鼠忌器。

吳三桂字長伯,明朝遼東人,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

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

一個官二代而已,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人物。如果不是因為他的舅舅祖大壽,吳三桂會不會在江湖上留下姓名都難說。

但是因為祖大壽權傾一方,崇禎皇帝朱由檢也不敢怠慢,很快就升任吳三桂為遼東總兵,在祖大壽手下當差,鎮守山海關。

此後祖大壽降清,還給吳三桂寫信勸降,但是吳三桂認為滿清韃子不可能攻破山海關,更不可能威脅大明朝廷,所以不予理會。

這件事情讓崇禎皇帝知道以後,認為吳三桂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忠君之士。

加上吳三桂收容了祖大壽原來的精銳騎兵——關寧鐵騎,頓時身價倍增,崇禎皇帝更加不敢怠慢。

沒想到闖王李自成大軍兩萬進攻京師,吳三桂對於崇禎皇帝的調令視而不見,近在咫尺卻按兵不動,任由朱由檢吊死在煤山。

吳三桂雖然不救朱由檢,但是他既想投降滿清,又想投降大順軍。首鼠兩端,拿捏不定。

四月十三日,感受到多爾袞大軍威脅的李自成,因為擔心始終沒有表明態度的吳三桂投向多爾袞,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