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水浸泡多日,幾處城牆已經開始鬆動漏水,城內糧草給養雖然準備充裕卻也日漸減少。
哱拜心裡清楚,再如此死守下去無異於坐以待斃。因此經過思索再三,決定派人在夜裡趁明軍不備搗毀圍城的堤壩,先將圍城之水退去,而後再伺機與明軍決一死戰。
主意拿定當夜,哱拜便挑選了三名機靈、幹練的親兵攜帶了鍬、鎬、引信火藥等物,乘坐了一艘衝鋒舟悄悄抵達對岸的堤壩,卻不料未等上岸,便被早已埋伏好的明軍所發現,三人中一人被當場射死,一人跌落水中溺水斃命,剩下一個叫趙老三計程車兵被生擒,連夜押送回明軍大營。
李如松和梅國楨收到稟報都覺得事關緊急,於是兩人先後趕到中軍大帳,命人將趙老三押了進來。
趙老三本就被明軍嚇得瑟瑟發抖,此刻在中軍大帳見到李如松和梅國楨,早就為二人氣勢所懾,除了一味地磕頭討饒哪裡還敢作他想?
梅國楨和李如松對望一眼,便開始盤問。結果不費吹灰之力便從趙老三口中得知,由於哱拜和劉東暘兩人捏造謊言,對城內百姓說萬曆皇帝已經對寧夏城闔城軍民頒下免死鐵券,卻被李如松和梅國楨扣留不發,誓要城破之日盡屠城內軍民!
城內百姓皆信以為真,因此雖然寧夏城遭圍困多時,但城內軍民卻士氣高漲,決心誓死抵禦明軍。
梅、李二人掌握瞭如此重要的軍情之後,命人將趙老三押下收監。隨後梅國楨連夜起草了一份《告寧夏城軍民書》,信中不僅拆穿了哱拜、劉東暘等人的謊言,並許諾城內軍民如果出城,不僅保全性命無憂,且由朝廷按日供給口糧。
梅國楨寫好後並命人謄寫了幾百份,第二日清晨便命士兵將信件都捆紮於弓箭之上,全部用重弩射入城內。
寧夏城城內軍民撿拾到信件以後拆開一看無不震驚,一傳十十傳百使訊息不脛而走,而守城副總兵土文秀又出昏招,竟然下令士兵強行收集所有信件並付之一炬,如此一來城內軍民更加斷定信中所言非虛,一時間城內軍民人心浮動,原來凝結在軍民中的死戰之心瞬間土崩瓦解。
兩日後的清晨,梅、李二人又結伴騎馬繞著寧夏城緩緩而行,此時正值初秋,遠處天色湛藍,一陣微風吹過,偶有落葉飄入圍城的水面之上,蕩起一小圈的漣漪,更顯出周遭的寧靜。
梅、李二人被眼前的美景燻得有些昏然欲醉,而城頭上的守城叛軍似乎也被這淡淡的秋意所沾染,透顯出一絲倦怠和慵懶,渾不似之前所見處處守備嚴整而顯露出的森然景象。
如此明顯的變化自然逃不過梅國楨、李如松二人的法眼。兩人相視一笑,知道是日前梅國楨所寫的那封信起了作用。
李如松眼望圍城之水揶揄道:“梅兄,時下已至初秋,不如等到冬日,待水面結冰時,便率領將士踏冰入城豈不省了許多周章?”
梅國楨笑道:“賢弟說笑了,這場仗如果真打到冬日,恐怕當今聖上第一件事便會向你我二人興師問罪。”
李如松收起了笑容,正色道:“依我推算,寧夏城牆在近幾日便會被水泡至垮塌,梅兄以為屆時是否到了一舉攻下寧夏城的時機?”
梅國楨看了一眼李如松淡然道:“如松賢弟胸中自有定論,又何必多此一問。”
李如松有些感慨:“是啊,破有形之牆易,破無形之牆卻難啊!無形之牆不破,巷戰和攻城之戰相比只會更加兇險異常。”
梅國楨應道:“有些事也需要看緣法,我們回營吧。”
梅國楨話音剛落,卻見窖生自遠處策馬疾馳而來。
梅國楨笑道:“如松賢弟,我倒是覺得你這個親隨小將頗有些趣味,總覺得每次見他必有好事降臨,真是一員福將。”
李如松笑道:“借梅兄吉言,卻看窖生這次有沒有好訊息帶來。”說罷勒馬站定。
窖生來到梅、李二人身邊,飛身下馬行禮道:“報梅御史、李總兵!有軍情上奏。”
李如松乾脆利落地叫道:“說!”
窖生回覆道:“是,剛剛截獲了一個車隊,有十餘輛推車上都裝滿了白鬍麻,據車主說是城裡的油坊自河南南陽販胡麻剛回來,李如柏將軍已經將車隊先行扣押,請兩位大人定奪。”
梅國楨哈哈大笑著對李如松說道:“如松賢弟,我說什麼來著?看來此子真是一員福將!”
李如松也爽朗大笑:“梅兄,一同看看去!”說罷兩人策馬返回軍營。
李如松、梅國楨兩人回到中軍大帳,見李如柏和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