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章 郁離子 2

青藤先生點頭道:“剛才舒老弟說到劉伯溫的後人,但是你可知道劉伯溫是如何亡故的?”

舒承宗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青藤繼續道:“劉伯溫歸隱田園後原本身體只是有些小疾,但是太祖卻讓胡惟庸自內廷傳來太醫,給劉伯溫診脈後開了藥方,劉伯溫按方抓藥服下後,病情竟比原來加重了數倍,劉伯溫明白了太祖的心意,從此不再請大夫醫病,不久便撒手人寰。而在誠意伯屍骨未寒之際,太祖便派遣胡惟庸親自到劉府向劉伯溫的兩個兒子索要這本《百戰奇謀》,劉伯溫的兩個兒子告訴丞相胡惟庸說父親並沒有留下什麼《百戰奇謀》,只留下了一本《郁離子》和一些來往書信。胡惟庸別無他法,只得拿了《郁離子》和書信回去交差。據說太祖聽聞後大發雷霆,把胡惟庸罵了一頓,至於那本《郁離子》則是看都未看一眼便扔到一旁。

“然而太祖並未就此善罷甘休,在劉伯溫‘頭七’忌日他又派人將劉府內所有書籍信件統統蒐羅回宮,卻依然不見《百戰奇謀》的蹤跡,在劉伯溫‘五七’時,太祖派人到劉府傳旨,大意是劉伯溫對大明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要重修‘誠意伯府’以示嘉獎,並馬上動手將原有老宅拆去,不過據說拆得尤為小心,板縫、梁孔、磚縫都一一仔細查過,就連地下所鋪方磚都一一撬開,卻依舊不見這本奇書的蹤跡。此後百餘年間無人知曉它的下落,此事便成為一宗懸案。”

舒承宗和俞二都聽得有些出神,舒承宗仔細琢磨了一會兒,疑惑地說:“藤兄,你的意思是說其實劉家人第一次交出的那本《郁離子》其實就是……”

青藤笑了笑說道:“我也是聽了你剛才所說揣測而已,不過舒老弟試想,太祖皇帝之所以處心積慮要得到《百戰奇謀》,自是因為深知此書的精妙所在,此書若落入旁人之手便會生變,甚至威脅到大明江山。然而劉伯溫追隨太祖數十年,對太祖也知之甚深,料定了在自己身後太祖定要謀奪此書,為了能夠保全此書同時不遺禍子孫,他一面將半本《百戰奇謀》佯裝成《郁離子》,日後好有個為子孫脫罪的說辭;另一面讓劉璟背熟剩餘半本,代代口口相傳。”

舒承宗點了點頭道:“沒想到太祖盛怒之下隨手將半本《百戰奇謀》扔在一邊,後來經過靖難之役,朝廷遷都於北京,這本千古奇書便極有可能被置於留都南京的上書房,束之高閣。而馮寶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執掌內廷十餘年之久,最後被貶斥到了南京,或因機緣巧合發現了其中

的秘密,他卻密不上奏,而是私帶出宮交給他這個乾兒子馮國泰。馮寶也算一代權宦,如此做法實在可笑,他這個乾兒子是何等貨色難道自己不知曉?馮國泰別說不知道這是《百戰奇謀》,知道了又如何?在他眼裡倒不如一幅幅春宮圖看得順眼。”

說罷三人都哈哈一笑,舒承宗又道:“司禮監不僅密令成都府,更直接派出了錦衣衛,說明當今聖上對此事已經知曉。”

青藤點頭道:“這就要看劉綎回去,他爹如何處理了。”

舒承宗不無擔心地道:“此事處理得稍有差池,便可能惹禍上身,雖說劉顯兄深諳官場之道,但還是小心為妙,我現在就寫一封書信,馬上差人捎去。”

青藤憂慮地道:“還有一事,舒老弟在信中也提及一筆,那個姚梟倫和雪瓷,竟兩次意圖對《百戰奇謀》下手,絕非偶然,且並非一般打家劫舍之徒,請劉總兵有機會一定將其剿滅。都怪為兄一時動了惻隱之心,雪瓷那女娃對我說自己是革員之後,其父蒙冤獲罪後才被送入教坊

司,她不堪受辱,陰差陽錯做了盜匪,我念及是忠良之後才讓俞二兄弟放她一馬,卻不料至今日仍不知悔改,也罷,隨她去吧。”

舒承宗點頭道:“藤兄所言甚是,事不宜遲,我這就動筆。”說罷他抽出紙筆,準備寫一封簡訊,未等信寫完,窖生推門而入,手裡舉著一封通道:“爹,遼東六百里加急送來一封書信。”

舒承宗停筆一邊接過信一邊對青藤、俞二說道:“當是成梁兄自遼東的來信。”他拆開一看果然是自己義兄李成梁的信。於是從頭仔細讀來,信一開頭便直抒極為真摯的老友情誼和思念之情,更提及戚繼光最後的境遇,不免有“故人半凋零”的傷懷,也使這份摯友情誼倍顯珍貴。

舒承宗讀到此處,遙思兩位義兄昔日之丰神俊逸,以及兄弟三人曾經的鮮衣怒馬、揮斥方遒,如今卻一個身在萬里之遙,另一個更是陰陽相隔,真可謂故人半凋零!他不禁悲從中來,雙目含淚,忙揚起頭,才使眼淚不流下來,緩了好一會兒,才略微平復。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