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做過三品大員的人,氣度不凡,臨危不亂!姚某佩服!名人不說暗話,我姚某人今日造訪貴號既不為越貨,更不為殺人,只是想舒大人能夠給姚某人一個薄面,爽快交出一本書,姚某保證與今日在場眾位秋毫無犯,並馬上帶領兄弟們撤出江陽城,不知舒大人意下如何?”
舒承宗抬眼掃了一下姚梟綸,道:“我不明白你口中的大人指的是誰,至於書,舒某雖然近來倦怠,遠離耕讀,我的兩個小兒卻正值讀書之齡,找出幾本書料想不是難事,你要的話可去書房任取,就請你拿了書後帶你一干兄弟離去吧。”
姚梟綸呵呵大笑起來:“正所謂不見真佛不燒香,看來舒大人是非要把窗紙捅破啊,也罷!科武狀元出身,熟弓馬,精兵略,官至大明兵部左侍郎,堂堂朝廷正三品大員,大明開國以來一直以文制武,武官出身官至兵部左侍郎,不敢說絕後,但一定是空前了,只因十餘年前替胡宗憲不平直言上疏而受株連,遭貶斥罷官後便返回江陽做起了這酒坊的生意,我說的對麼,舒大人?”
姚梟綸話音甫落,院內眾人驚訝議論之聲再起,因對於尋常百姓而言,兵部左侍郎這樣的官稱大都不知究竟有多大,但都知道江陽城的父母官知縣老爺是朝廷七品官員,而這個待人和氣、仗義疏財的酒坊舒老闆以前竟然是朝廷三品大員,這讓眾人如何不驚?
姚梟綸此刻任由眾人議論紛紛並未加呵斥,只緊盯住舒承宗,但舒承宗臉上仍舊不見絲毫波瀾。
姚梟綸倒背雙手道:“這份定力實在讓兄弟佩服得緊,好,兄弟再說一件事,舒大人在朝為官之時,高居廟堂之上卻不喜權謀,唯獨對戰略兵法情之所鍾,更與當世幾位名將交情莫逆,義結金蘭,譬如剛卸任的薊遼總督戚將軍和剛上任的薊遼總督李都督,而我所要的就是戚將軍前不久去廣東赴任途中派人給你捎來的那本書。”
舒承宗聞聽此言心中大驚,而吃驚倒不在於姚梟綸知道自己的來歷,自己雖遠離廟堂多年,但畢竟曾在兵部身居要位,同僚舊部、故吏門生眾多,用心打探便可瞭解。
真正讓舒承宗震驚的是自己的兩位義兄戚繼光和李成梁在薊遼總督任上交接僅僅是一個月以前的事,任免通告也剛剛發出,且按朝廷規制,如此級別的任免只行書通告六部及兩京一十三省巡撫,各省下屬的府縣官員都無權知曉,而自己眼前這個偏於西南一隅的頑匪竟然對此瞭如指掌,聽他剛才說要自己交出一本書,原以為只是巧合,現在看來自是指義兄戚繼光在半月前差專人秘密稍給自己的那本密版《紀效新書》無疑。
《紀效新書》凝聚了戚帥畢生心血,上面詳細記載了其一生帶兵實戰的方法和心得,此刻早已刊行於天下,但除了戚繼光自己之外,只有舒承宗和李成梁兩人知曉,刊行天下的《紀效新書》是一十四卷本,而另有一部一十五卷的密版《紀效新書》,而密版中這多出的最後一卷才是戚繼光的畢生絕學,因此秘而不發。
舒承宗與李成梁兩人原來對此也只有耳聞,三人在兵略上屬於同好,無論是李成梁還是舒承宗都曾軟磨硬泡想討來拜讀研習,戚繼光每次都避而不談,三人相交多年,彼此熟知脾氣秉性,見狀也就不便再多言。
但上個月舒承宗忽然收到戚繼光差專人送來的一個包袱,裡面正是一十五卷版《紀效新書》以及一封書信。舒承宗興奮之餘連夜拜讀研習,一看之下大驚失色,也馬上明白此前戚繼光為何密而不發,甚至對自己結交了數十年的兩位兄弟都要保密的原因!
原來這第十五卷除了戚繼光本人的畢生絕學之外,更隱藏了一個天大秘密,戚繼光自薊遼總督任上調至廣東,自知屬於自己這一生的榮耀即將接近尾聲,亦不久於人世,因此將一十五卷版紀效新書發給四川江陽這位結義兄弟。
舒承宗知道事關重大,遂將這一秘本收藏於最隱秘處,並且未曾向任何人提及,可眼前這一惡名遠播的悍匪竟對此瞭若指掌,那就絕不單是打家劫舍圖財害命那般簡單,必有重大圖謀!眼前並無強援,全憑自己與這夥悍匪周旋,因此暗自打定主意先沉住氣,即使搭上身家性命也不能將這本關係重大的秘本被這夥悍匪奪走。
想到這舒承宗凜然說到:“舒某並不知道你口中所說的究竟是什麼東西,卻也奉勸你一句,這是我大明朝的天下,我大明朝的江陽城!似你這般於光天化日下聚眾襲入城池,罹禍百姓,難道要忤逆不成!我勸你趕緊懸崖勒馬,或許尚有一絲活路,如此冥頑下去勢必萬劫不復!”
一旁的雪瓷撲哧一下笑出聲來,媚聲道:“舒大人真是有官威呢!一看就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