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附近有一個可能的反物質源。如果那個地方真的存在,就意味著存在天然的反物質,也意味著人類直接從天然得到反物質的可能性,同時物質與反物質之間的萬有斥力,也可以幫助我們解釋為什麼我們的宇宙在加速膨脹。1979年,美國科學家把一個有60層樓高的巨大氣球放到離地面35公里的高空,氣球上載有一批十分靈敏的探測儀器,結果,它在高空獵取了28個反質子。這是在地球以外第一次發現的反物質。

物質和反物質在凐滅時會產生巨大的能量,並且不會象核彈那樣產生放射線汙染,所以被認為是一種最理想的清潔能源。但是科學往往都是一把雙刃劍,可以造福人類,當然也可以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由幾克反物質製造的炸彈就能毀滅地球,1克反物質產生的能量,就足以為23架太空梭提供動力。

反物質的應用,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能源供應的模式,將會是一場能源革命。但是由於目前是由加速器產生的高能粒子打擊固定靶產生反粒子,再經減速合成的,此過程所需要的能量遠大於湮滅作用所放出的能量,且生成反物質的速率極低,生產一千億分之一克的反物質,需要耗資近60億美元,因此尚不具有經濟和應用價值。

楔子 冷戰(必讀)

1969年寒冷的北中國,中蘇邊境漫長國境線兩側戰雲密佈,雙方集結了包括最精銳的摩托化師團和坦克、導彈部隊,一場兩百萬軍隊的豪賭似乎一觸即發。

三月,‘珍寶島戰役’打響;這場以營連建制為單位的地區衝突,由於發生在兩個超級大國都做好了大戰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因此被認為是二戰後朝鮮停戰以來最有可能成為新一輪世界大戰導火索的戰役。 戰局牽一髮動全身,直至最後一刻蘇聯的戰爭狂人們才終於放棄了這一危險想法,而真實的原因卻仍充滿疑團……

時光倒回一年前1968年8月,總參三部技術人員利用特殊偵察手段,獲知了蘇聯軍方的一項絕密計劃。(這項計劃後來曾被美國《華盛頓郵報》披露,詳細內容如下:“據可靠訊息,蘇聯打算運用中程巡航導彈,攜帶幾百噸當量的核彈頭,對中國九泉、西昌導彈發射基地,及北京等重要城市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總參領導深知這一情報意義重大。由於當時美國正深陷越戰泥潭,國際間力量均衡被暫時打破,促使早就對中國虎視眈眈的另一超級大國蠢蠢欲動。而蘇聯遲遲不敢發動戰爭的顧慮之一,正是因為儘管當時我國軍事現代化程度遠遠落後,但已經有了一支起決定意義的戰略核威懾力量(二炮)。

如果羅布泊受到打擊,中國失去寶貴的核力量,將使整個戰略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如何在蘇聯“第一波核打擊”後,儲存中國的戰略核力量?這一迫在眉睫的戰略課題,擺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黃永勝面前。

“最危險的地方也可能是最安全的”

時任國防科工委某研究所領導,建國初從海外歸國的著名科學家孫元霖教授。臨危受命被緊急調往黑龍江負責一項絕密軍事工程。臨行前他帶上了自己的得意門生童子川和總參三部的技術員殷澗鳴這兩個助手。

一零七區位於長白山麓崇山峻嶺間的一座湖泊水底,此刻三人身處地下幾十米的施工現場,工程由於意外狀況停了下來。

孫老臉色陰沉:“發生什麼事,為什麼停工?”

“總工,遇到了不明地質結構,鑽不進去呀?”殷澗鳴焦急的說道。

“老師,這一帶的地質情況早就摸透了,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童子川顯然對自己的判斷極為自信。

孫老略一沉吟,“走,看看去。”

三人在工程兵戰士們的簇擁下來到遇阻的隧道前,面前石壁質地異常堅硬卻連孫老都看不出是什麼岩石。殷澗鳴抹了把臉上的汗水說,“比花崗岩還硬,地老虎蹦了牙才鑽出幾個淺坑,太反常了。”孫老不禁納悶,這裡怎麼會有密度如此大的岩石。

冷戰時期,全國都在“深挖洞、廣積糧”,戰士們早都見怪不怪。可他們並不知道這是一座洞體設計可以預防100萬噸氫彈空中爆炸衝擊和1000磅炸彈直接命中攻擊,同時包含發射井的地下中遠端地地導彈發射基地;將一零七區選址在黑龍江一座隱秘湖底,孫老深知這對於隨時可能爆發的中蘇大戰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軍令如山,形勢不容拖延。孫老語氣沉穩卻不容質疑,“子川,準備預裂爆破”

孫教授是岩石力學權威,當下依據應力分佈和爆炸衝擊波衰減理論設計出炮孔最優分類佈置,選用專門對付花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