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說過,人的需求是分等級的,越原始、越低階、越接近本能需求優先順序越高。
當一個人連維持基本生存的食物和飲水都無法被滿足的時候,很難去考慮像尊嚴、理想、自我價值、歸屬感之類複雜的東西。
而是會為了一塊麵包、一杯水丟棄所有的尊嚴道德並願意為此支付任何代價,哪怕是死亡。
只有當低階的生理需求被滿足後,才有可能去追求更進一步的秩序、公平和安全感。
這也是為什麼在進入核武器時代之後,軍事強國之間幾乎沒有爆發過直接衝突。
因為核武器雖然遠遠做不到毀滅人類,但卻可以嚴重破壞現有生產力,導致各種基礎生活物資、電力、水等供應困難乃至在一些地區完全消失。
更要命的是隨著生活質量的直線下降與生存危機,法律與秩序也會隨之崩潰,然後便是不可避免的文明衰退。
不用多,只需要兩三代人的功夫,等那些原本掌握著先進知識、技術、思想的老人全部死光,人口素質就會下降到令人不忍直視的程度,甚至是在人性黑暗與貪婪下退化成獨裁統治、奴隸制。
假如這種情況再持續一段時間,所有人就都會逐漸適應並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世界原本就是這個樣子的。
當退化到這種程度,再想要重新發展起來恢復往昔的繁榮就會變得極為困難,就如同開啟了地獄難度。
畢竟社會的進步可不是光靠堆科技就能堆上去的,最關鍵的還是思想上的轉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歐洲近代崛快速起之前,率先開始文藝復興打破宗教的枷鎖解放思想,隨後才是迅猛的地理大發現時代和殖民時代,以及工業革命的興起。
試想一下,如果一群人每天都吃不飽、平均壽命只有三十歲左右,他們又哪來的力氣去思考未來、開動大腦不斷嘗試改造現有的生產工具提高勞動效率?
估計每天從早到晚想的都是吃什麼,以及怎樣搞到吃的。
即便偶爾能吃上幾次飽飯也不會想這些,而是會找個異性宣洩一下被壓抑的繁衍本能,順便讓自己的基因可以延續傳承下去。
事實上真正推動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從來都不是底層民眾。
因為在絕大多數時候,他們連肚子都填不飽又怎麼可能掌握知識、研究技術、思考更適合當前生產力的制度。
真正推動這一切的是“脫產者”,即那些不需要勞動、已經完全滿足了低階需求開始追尋實現自我價值的極少數群體。
他們不一定是統治階級,但一定是精英階層。
而培養維繫一個這樣的精英是需要消耗大量社會資源的。
很不幸,黑暗王子格雷亞眼下所盯上的這個世界已經沒有足夠的剩餘資源來大量培養脫產者以推動社會的進步。
所以自從進入地下世界之後,他們的社會形態是在不斷的退步。
再加上地下空間有限,根本不可能存在像地表那樣大面積適合農業、畜牧業生產的廣袤平原,一座大的聚集地能養活幾萬人就已經是相當不得了的成果了。
最後還有通訊和交通封閉這樣的dbuff,連對外擴張、兼併、貿易都成了一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另外,長達數千年相互之間沒有太多基因交流的情況下,但凡相隔遠一點的聚集地都會出現外貌乃至體型的巨大差異。
有的乾脆出現了生殖隔離的情況。
而這又進一步導致了整個種族的分裂。
假如地心沒有冷卻的話,再過個幾萬年乃至十幾萬年,搞不好還真會演化出兩個截然不同的亞種。
當然,這些複雜的問題都不是探險隊成員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飽餐了一頓之後,他們很快便被帶進金碧輝煌的浴池,整個人浸泡在略燙的熱水中,時不時給自己身上塗一點光滑起泡的沐浴露。
毫無疑問,這棟大廈在地下世界的居民眼中就是不折不扣的天堂。
看著頭頂那絢麗的燈光、感受著水溫帶來的溫暖,一名年輕的女性不由自主感嘆道:“如果這是夢,我寧願永遠都不要醒來。”
“夢?
這可不是什麼夢,而是來自神明的恩賜。
我覺得那位王子殿下極有可能就是來拯救我們的偉大神明。
因為除了神,我可想不出有誰能在地表世界建立起這個宛如仙境一樣的地方。
看看這些綠色的植物和花卉,它們就像《神啟》中描繪的一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