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塔斯星區,一個位於人類帝國統治範圍最邊緣,由差不多五百多個恆星系、大概不到一百顆有超過十億以上人口居住行星所構成的行政區。
它建立的時間非常短,僅僅只有不到一千五百年,屬於在長達萬年黑暗時期人類帝國為數不多成功向外擴張並站穩了腳跟的新殖民地。
由於在最初建立的時候,帝國僅僅只是想要把這裡變成一個巨大的採礦區和初級工業品加工區,因此並沒有移民太多的人口。
不過後來隨著長達數百年的自然繁衍,該地區的人口逐漸膨脹到了一個相當驚人的規模,以至於開始需要從其他地方調撥糧食和其他生活物資來維繫社會安定。
而透過亞空間來進行超遠距離的普通物質運輸顯然並不划算,所以在本地發展一些相應的農業和輕工業產業自然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最終在泰拉議會的批准下,這個性星區迅速獲得了高達一百多個星球總督的名額。
當然光有名額是不夠的。
想要從頭開始在一顆荒無人煙什麼基礎設施都沒有的星球上拓荒並建立工業體系,其難度之大遠遠超普通人所能想象的極限。
別的不說,光是面對星球本身惡劣環境和本土本土生物的反撲就得喝上一壺,更不用提還有來自外太空獸人、蟲族、靈族、太空死靈、混沌勢力的威脅。
所以從頭開拓一顆新殖民星球,絕對是一件危險性相當之高的工作,稍有不慎便會死於非命,哪怕能獲得帝國的支援也不例外。
但不怎麼說,成為一顆星球的總督對大多數中下層的人而言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畢竟像這種新開拓的星球,在最初的幾百年時間裡往往不需要繳納任何賦稅。
而且一旦開拓成功,自己及其家族後代就能夠永久成為星球的統治者,甚至是實行原始的封建制和殘酷的奴隸制,盡情騎在該星球普通人的脖子上作威作福享受美好人生。
許多行商浪人甚至會願意開出高價購買一個名額,然後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人脈和資源來對行星進行開拓,最終搖身一變成為總督。
類似這樣的情況在大遠征高速擴張時期簡直多數不勝數。
不過在漫長的黑暗時代,由於人類帝國對於整個銀河的統治遭到了嚴峻的挑戰,即便是阿斯塔特戰團拼盡全力的四處救火,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勢力範圍不斷收縮。
因此泰拉方面根本無法給予開拓的新殖民星球足夠的支援。
通常情況下都是由行星總督自己想辦法籌措發展所需要的人口、資金、技術。
所以博塔斯星區的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非常非常緩慢,一共只有六個星球的人口勉強達到了數百億的規模,科技水平和工業能力在整個帝國範圍內也可以算得上是墊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三百多年前,泰拉曾經派人來收過唯一的一次稅,結果在檢查了該地區製造的武器裝備質量後,只帶走了少量的糧食。
因為其他破爛玩意即便是分發給星界軍的炮灰們都顯得過於落後了。
是的,你沒看錯,在長達一千五百年的殖民歷史上,這個鳥不拉屎的破地方只被徵收過一次賦稅。
它實在是太過於貧窮落後,以至於帝國高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其徹底遺忘,完全不記得還有這麼一塊能收稅的殖民星區。
像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而是由於疆域範圍遠遠超過了理論上的統治極限所產生的行政混亂。
還有些開發比較早的偏遠星區,可能兩三千年才會突然被想起來徵一次稅,並且一徵就是兩三千年期間拖欠的總量。
如果行星總督拿不出來,那麼就有可能被爆彈槍頂在腦門上砰的一聲幹掉,然後換一個新的。
說實話,就以人類帝國這種粗暴且毫無效率的統治方式,還能在長達一萬年各種災難不斷的狀況下維持住如此銀河霸主的地位,阿斯塔特戰團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有多麼驚人可以自行想象。
甚至整個帝國從上到下都沒有一個普世的價值觀,各個星區、行星上所實行的制度和法律也五花八門。
皇帝在的時候基本靠的是個人崇拜和推行的帝國真理來凝聚人心,皇帝不在了就只能完全依靠宗教信仰這種極度落後的精神麻醉劑。
按照人類歷史的經驗,類似這種散裝帝國最終的結局基本不是內爆就是逐漸走向分裂。
當然,作為一名偏遠地區的行星總督,莫斯卡特並不在意帝國現如今的統治方式,亦或是泰拉議會的大人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