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去人皇皇氣。用的便是“斷龍法劍”被其消掉的四道皇氣,便是存入了“斷龍法劍”之中。
其後“斬龍大劫。興起。那人手時”斷龍法劍“徹底斷掉九州龍脈,破去禹祖鼎,斷掉冥泉血河泉眼,殺性太烈,做事又太過,卻是過猶不及。
有所謂,物極必反。那“斷龍法劍”到底不是“三皇碑”存上三十三道皇氣,已經是極限。乃是當初禹祖鑄鼎,天闕三三的道理。
可那人卻是硬生生憑藉自身天命夠硬,強行聚集九十九道皇氣,其實,冉初未嘗沒有升塵子一般的心思,妄圖佔據所有皇道氣運,滅掉所有皇氣沾染者,自成皇道。
可嘆,那人終究是不知“斷龍法劍”與“三皇碑”的天然聯絡,只有“斷龍法劍”卻無“三皇碑結果,一生努力,卻最終只是鏡花水月,竹籃打水,到頭來只得一場空。
隨後皇氣崩散,重新彌散於天地間。
直到蘇放創立遁武宗,立教小龍山,上應天,下感地,氣數、氣運一同加身,竟是被他推演過去、現在、未來,演化出了遁武天書三卷。
遁武天書三卷,映照皇道的小隻是一部分,只是這一點,蘇放得了 “三皇碑”方才知曉。
當下,三卷天書同時抽取,將“三皇碑。小的被奪自”斷龍法劍。的皇道氣運重新收攝一空,那“三皇碑”方才重新安定下來。
升塵子當初所說的大秘密,便是以“斷龍法劍”錄奪他人皇道氣運,又以“三皇碑”收攝,最後煉化“三皇碑”以“三皇碑”為身,投入“三皇碑”自成皇道。雖然不比聖人,卻也可以稱之為亞聖。
只是蘇放卻不需要成就皇道。他自佔據第八星氣運,成聖有忘,自然用不著以皇道亞聖相代。
得了“三皇碑”中所有皇道氣運,蘇放暗自一數,卻是微微感到有些驚訝。皇道九九,人界天書佔據二十七。地界天書佔據三十三,天界天書佔據六道。
竟是除了地界天書收攝圓滿,其他兩卷,居然都是不全。
將“三皇碑”託在頭頂,蘇放令得三卷天書落下,細細觀看。卻是發現。三卷巨大的天書一側,卻是誕生了三卷小了許多的天書。
人界天書長寬俱為九丈九尺九寸,新生的小型人界天書,也是白玉小之色,只是卻僅有九寸九厘九毫大兩卷人界天書,具結不全,因為少了六道人界皇道,是以不全。
地界天書長寬俱為六丈六尺六寸,新生的小型地界天書,也做銀色,也是僅有六寸六厘六毫。兩卷地界天書,各自圓滿。
天界天書。殘缺最多,僅得不足六分之一的模樣。
蘇放暗自推算了一番,心頭已經有了計較。
“小人界天書不全,乃是還有六口禹祖鼎不曾到手,沒有那分氣機感應,便終究不算全了人皇之道。玄冥界被那人殺伐一空,我要重立地皇。這小型地界天書,可稱地皇書,乃是為地皇所留。相應的,另外兩本。可稱之為人皇書、天皇書,分別乃是應為人皇、天皇所有。只是,這殘餘的二十七道天皇皇道氣運俱為天穹大帝所有。看來,日後。免不了還要做過一場!”
蘇放一番自語。卻不料,那尊懸在他頭頂的“三皇碑”在他說完一番話後,竟是自行崩散,碎成了三塊。
將其收攝入手,蘇放心頭卻是微微歡喜。
原來,蘇放感悟天道,竟是無意中做對了一事,一件太古時紛爭到現在。都未曾解決的事。
皇道九九。本就應該三分,各自佔據三三才是正理。是為,三皇分立,各自對應天、地、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三乃成天地。
只有人皇,那是萬罪之源,上不應天。下違地命,是以紛爭不斷。
蘇放感悟天道,知道自己應該立下三皇,賜下三界皇書,令得三皇分立,正是應天順地之事。
“三皇碑”一分為三,便即成了“天皇碑地皇碑人皇碑。”從此便再無廢立皇道之能,卻能永鎮三界,以為三界基石,也是一場大功德。
他日立下人皇,待人皇建立宮闕,蘇放只需薦“人皇碑”打入宮闕地下,便能保人間界萬世萬年太平,而蘇放自己,也自有一場大功德,有無數反哺之氣送上,以利於他體悟天道。
立地皇、天皇也是一樣。
只是三界立皇,各有不同。人間界乃是爭,玄冥界乃是生,武仙界乃是伐。
人間界有九口禹祖鼎,爭過一場,才知最後人皇誰屬。
玄冥界破敗不堪,幾乎生機不存,卻要教化萬民,休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