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0部分

監禁。”這年另有一道懿旨:“仍歸本宗。”亦就是仍舊算淳王奕誴的次子。他本來承繼為端郡王奕誌之子,而且襲了爵,如今一歸本宗,變成奕誌無後。誰要是再過繼過去、現成有個降封的貝勒在等著他承襲。慈禧太后倒是好意,將載灃的胞弟老六載洵,作為奕誌的嗣子,讓他由鎮國公一躍而為貝勒。可是劉佳氏又少了個兒子,自然大感刺激。

此時接到指婚的懿旨,是她一年中所受到的第三次打擊。這一次的打擊,又比前兩次來得重,大有“不能做人”之感,所以病也發得格外重了!

這因為載灃原是訂了親的,親家是蒙古人。嘉慶年間的三省教案,為僅次於洪楊的一次大規模叛亂,仁宗在宮中求卦,佔得“三人同心,乃奏膚功”。其後果然,所謂“三人”,是額勒登保、德楞泰、勒保,劉佳氏所定的兒媳,就是德楞泰之後。

德楞泰本人因功封一等繼勇侯,長孫倭計納襲爵,做過杭州將軍;次孫叫花沙納,官居吏部尚書,倭計納的襲爵的兒子叫希元,做過吉林將軍,死在光緒二十年。劉佳氏為載灃所定的親,就是希元的小姐,如今由於慈禧太后指婚瓜爾佳氏,對希元家就必得退婚了!

這件事從人情上講很難,因為希元家的小姐,是劉佳氏自己看中的,而已放了“大定”。照滿洲的婚禮,男家主婦到女家相親問名,合意了致送如意或首飾,名為“放小定”。然後擇定吉期,男家聚宗族親友帶領新女婿到女家正式求親,女家亦聚宗族親友接待,彼此謙謝再三,方始定婚,新婿拜女家神位及父母,歡宴而散。這樣經過一兩個月,再挑吉日下聘,名為“過禮”,又叫“放大定”,婚姻到此為止,已成定局。“放小定”猶可變化,“放大定”則等於已經迎娶,所欠者不過洞房花燭有好合之實而已。

因此,“放大定”之後,如果新郎不幸而亡,則未過門的新娘子,殉節者有之,守“望門寡”者有之。是這樣嚴重的情況,則退婚便如休妻,女家便認為奇恥大辱!尤其是希元家的小姐,守禮謹嚴,剛烈過人,得知退婚的資訊,什麼後果都可以發生的。那就無怪乎劉佳氏要急得發瘋了。

這一夜,“北府”燈火通明,親友至多,不過不是賀客,而是劉佳氏特為請來議事的。無奈大家畏憚慈禧太后,誰也不敢亂出主意,有的勸她遵旨為妙,有的始終不發一言。最後是劉佳氏自己定的主意,進宮面求慈禧太后收回成命。

慈禧太后只當她來謝恩,那知劉佳氏一開口便淌眼淚,“奴才的兒媳婦,已給奴才磕過頭,是奴才家的人了!一點過失都沒有,怎麼忍心退婚,”她哭著說:“這一來,教人家孩子怎麼得了?”

慈禧太后臉色鐵青,連連冷笑,向左右的宮眷命婦說道:“你們看看,世上有這種不識好歹的人!”說完站起身來就走。

於是榮壽公主出面相勸,劉佳氏哭了一陣,噙淚回家,已有個極壞的訊息在等她,希元家的小姐,服毒自殺了。

慈禧全傳第6部 … 瀛臺落日

九二

于歸的吉期定在十一月二十一,自初十以後,王府井大街東廠衚衕的榮府,送禮的就不絕於門了。

頭一天發嫁妝,用了一千多名的的挑夫。伴送嫁妝的全副儀仗之中,最煊赫的是四對“高腳牌”,八匹“頂馬”。

高腳牌是俗稱,宮稱叫做“銜名牌”,朱漆金字,第一對是:“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管理戶部事務”;第二對:“軍機大臣”、“世襲騎都尉兼雲騎尉”;第三對:“賞穿黃馬褂”、“賞戴雙眼花翎”:第四對:“賞穿帶嗉貂褂”、“賜紫禁城內及西苑門內乘坐二人肩輿”。八匹“頂馬”,一色棗騮,不足為奇,難得一見的是,八匹頂馬上騎的是八個紅頂花翎的武官。這是當榮祿總領武衛軍時,袁世凱獻媚的花樣,由他的武衛右軍中,派出兩名二品參將到軍中大營去當差,於是其他各軍,如法辦理,榮祿便有了八名紅頂子的材官。這是從年羹堯以來,所未有之事,而年羹堯當時還不敢在京城“擺譜”,又遜榮祿一籌了!

當大街小巷轟傳著“去看榮中堂小姐的嫁妝”時,福妞正由她的嫡母帶著,在宮裡給慈禧太后請安。

福妞自然是盛妝,但也不怎麼按規矩,穿一件白狐出鋒的紅緞旗袍,襯著碧綠的玉鐲,俗氣得有趣。臉上本來有紅有白,只為害臊的緣故,不染胭脂之處,亦複色如明霞。慈禧太后這天特別高興,一見面不等她行禮便即笑道:“好俊的新娘子!”

“老佛爺別說了!”榮壽公主陪著笑說:“本就羞得抬不起頭,再拿她取笑,更讓她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