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0部分

的人,同心協力,才有今天,你的精神也還很好,仍舊要替我多照顧照顧。”

“是!奴才一息尚存,不敢躲懶。”

“禮部尚書是個要緊的缺分。國家的大經大常,造就人才,都靠禮部堂官盡心。裕祿放出去了,你看,禮部尚書補誰好?”

這一問,問得徐桐精神大振,他夾袋中有個人,早就要讓他脫穎而出了。此時略想一想答道:“論當今旗人中的人才,以理藩院尚書啟秀為第一。此人是個孝子,品行端正,真正是個醇儒!”

“他是翰林出身嗎?”

“是!同治四年的翰林。”

“原來是崇綺一榜!”慈禧太后說,“是翰林就可以。”

向例,吏部及禮部尚書,非翰林出身,不能充任。啟秀具此資格,慈禧太后便接納了徐桐的保薦。隨即召見軍機,面諭以啟秀調補禮部尚書。

這是徐桐幾個月來,第一樁稱心快意之事。而慈眷優隆,又不止於此。等他退到朝房,太監傳諭賜膳,賞的是從御膳中撤出來的燒方與填鴨。徐桐這天是齋期,但御賜珍味,不能不吃,吃了不算罪過。這樣一想,心安理得地吃得一飽,坐轎回府。

一回家,便有客來,一個是新膺恩命的啟秀;一個是啟秀的同年,穆宗的老嶽,同治四年的狀元崇綺。

原來軍機處的章京抄了恩旨到啟秀那裡去送信報喜,恰好崇綺也在。他跟徐桐也常有往來,一個月總有幾天在一起扶乩,談因果報應,因而便與啟秀同車到了徐家。

啟秀為人,德勝於才,很講究忠孝節義。見了徐桐,照平常一樣行過禮說:“多蒙老師舉薦,門生愧感交併,改日再叩謝老師。因為謝恩摺子未上,先謝老師,於臣節有虧。”

徐桐的氣量很狹,若是他人說這樣的話,定會生氣。唯獨對啟秀不同,覺得他的看法每每與眾不同,而細細想去,卻很有點道理,誇示於人,足為師門增光,所以格外優容。

“你說得不錯!於今‘受職公堂,拜恩私室’者,比比皆是。人心不古,道德淪喪。扶持正氣,端在我輩。”徐桐搖頭晃腦地說:“穎之,端正士風,整頓名教,你雙肩的擔子不輕哦!”

“是!將來總要老師隨時訓誨,庶幾可免隕越。談到端正士風,門生以為應該從釐正文體著手。”

“是啊!八股五百年不廢,總有他的大道理在內,豈可輕言改革?不過釐正文體以外,在引進正人,扶植善類上頭,亦該好好留意。”

這句話正觸及崇綺的癢處。他從愛女嘉順皇后殉節以後,內心一直不安。慈禧太后亦似有意疏遠,以“文曲星下凡”的狀元,在光緒四年外放為吉林將軍去治盜,第五年轉任熱河都統。有個御史仗義執言,說崇綺秉性忠直,宜留京輔國。結果受了一頓申斥,使得崇綺越發疑神疑鬼,因而在光緒九年由盛京將軍內調為戶部尚書以後,一再稱病,終於在光緒十二年正月罷官。一閒閒了十二年,只吃三等承恩公一份俸祿。

他是學程朱的,言不離孔孟,但沒有學會孟子的養氣之道。這十二年的老米飯,真吃得口中淡出鳥來,在啟秀家聽得徐桐有不經軍機而獨力保薦禮部尚書的大法力,心中便霍然而動。此時見徐桐有此表示,正好搭上話去,“中堂,”他說:“為國求賢,正是宰相的專職。即如薦穎之出長春曹,內舉不避親,真正大公無私。朝廷有公,斷斷乎是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了!”

這一頂高帽子,戴得徐桐飄飄然,舒服非凡。他當然知道崇綺的處境,也很想引為羽翼,無奈慈禧太后跟他有心病,貿然舉薦,必碰釘子,而且這個釘子會碰得頭破血流,所以一直有著力不從心之感。

此時感於情誼,也覺得是一個好機會,必得拉他一把。不過慈禧太后那塊心病,總得先化解掉,才有措手之處。轉到這個念頭,靈機一動,很快地有了主意。不過,他的主意還不便讓方正的門生知道。所以等啟秀告辭時,他將崇綺留了下來吃素齋。

雖吃素齋,不忘美酒,兩人都是好酒量,當此新黨大挫,潰不成軍之際,自然開懷暢飲,酒到微酣,真情漸露,徐桐喉頭癢癢地有些話要說了。

“文山,”他喚崇綺的別號說:“如今有件關乎國本的大計,看來你著實可以起一點作用。”

聽得這話,崇綺始而驚喜,繼而悵然,話不著實!從入仕以來,就沒有聽誰說過,他可以在朝局中起一點作用。何況是關乎國本的大計!

“蔭軒,”徐桐是前輩,年紀又長。不過崇綺沾了裙帶的光,是個公爵,所以亦用別號稱徐桐,“有關國本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