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微微冷笑,“我不放他是有道理的。”她說:“你應該明白。”
“臣愚昧!”醇王實在想不通。
慈禧太后笑笑:“你不明白就不必問了!”
醇王卻一定要問,微微仰臉用相當固執的聲音說:“總要請皇太后明示。”
那神態中微帶著不馴之色,慈禧太后心中一動,心腸隨即便變硬了,“我不知道你裝糊塗還是真的不明白?”她從容自若地說:“我是要教天下有那生了兒子當皇帝的,自己知道尊重!如果敢生妄想,李昰應就是榜樣。”
這兩句話豈僅取瑟而歌,簡直就是俗話說的“殺雞駭猴”!醇王沒有想到受命過問政事,竟遭來這樣深的猜忌。因而顏色大變,渾身發抖,癱在地上動彈不得。那光景就象穆宗駕崩的那晚,聽到慈禧太后宣示:醇親王之子載湉入繼大位那樣,所不同的,只是不曾痛哭流涕而已。
慈禧太后知道將他嚇怕了,也就滿意了,“你不要多心!”她安慰他說,“我知道你忠心耿耿,決不會有什麼!我的話不是指著你說的。”接著便吩咐太監將醇王扶出殿去。
從這一次以後,醇王一言一行,越發謹慎小心。而李昰應亦終於由於李鴻章的斡旋,在去年秋天遣送回國,負護送之責的是袁世凱。他本來一直帶兵駐在漢城,此時更由總理衙門加委“辦理朝鮮通商交涉事宜”,成為朝鮮京城中最有力量的外國使節。而袁世凱少年得志,加以不學而有術,未免頤指氣使,目空一切。因此,不但朝鮮王李熙漸起反感,各國公使亦多不平。
不幸的是,袁世凱又捲入朝鮮宮廷的內爭之中。他本來與李熙的內親閔泳翔交誼甚篤,而閔泳翔與大院君李昰應是世仇,由於袁世凱護送李昰應回國,一路上談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