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民希望在高麗南面的李業詡所部,能揮師快速北進。
依李世民對李業詡的瞭解,這小子沒接到詔命前,就應該率軍北上了…
第四卷 軍魂 第二百十五章 這些都是大唐的國土
大唐遠征軍與新羅軍隊共計十萬餘人在熊津城外集結,李業詡也在熊津城釋出了新的作戰命令。
以他自己領著第一、第三、第七近衛師全部,加上水師將士大部,還有新羅軍隊一萬人,共約五萬人,由海路進發,從時下被稱為浿水的大同江直趨平壤;蘇定芳率第五近衛師全部,第四、第六近衛師一部,計一萬五千人,並扶余隆所領的原百濟軍隊一部約兩萬人,金春秋、金庾信、閼川各自領的一萬新羅軍隊,共計六萬五千人左右,從黃海東岸地勢較平坦一帶,從陸路進發,北伐平壤。
鄭仁泰被留作熊津大都督府守備,以第二近衛師全部,第四、第六近衛師一部,再加上水師將士一部計約一萬四千人,及金春秋之長子金法敏領的一萬新羅軍隊,還有一部扶余隆召集起來的原百濟舊軍約兩萬人,共同鎮守熊津大都督府所轄之地,並負責運送糧草等軍需物資。
李業詡在抵達熊津城前已經接到密報,皇帝將親領平壤道行軍部的大軍從遼東直擊平壤,以李業詡的估計,從遼東方面來的平壤道大軍,糧草的供應必定無法保證的,一兩個月後即是寒冬了,已經錯過最佳出擊平壤時機的李世民親領的平壤道大軍,若是遼東方面無法及時運送糧草等物資,那在冬天到來時候,情況將會是非常糟糕的。
而因為佔領了百濟故地,還有新羅的僕從,熊津道行軍部下所擁有及後續能提供的糧草還是會比較富餘的。李業詡雖然還沒接到李世民要他接濟平壤道大軍糧草的命令,但他還是知道,熊津道行軍部必須要負責起李世民所領大軍的糧草供應來,以防萬一的不利局面。因此李業詡也令鄭仁泰親自鎮守熊津,並以數萬大軍負責和保護物資的供應。
新羅王金勝曼在向屬下群臣宣佈了李業詡的命令,並嚴令要絕對服從後,也依李業詡的命令,率其所領的一萬餘人,跟隨李業詡所領的幾個近衛師將士,從海路出發。
陳雷所領的特戰隊員,已經先一步開拔,他們從陸路出發,以他們非常強悍的行進能力,率先抵達平壤,並準備以一部分人員潛入平壤城內,與早幾年在平壤所建的情報組織接上聯絡,在大軍攻城時候,發揮他們的作用。
這樣的佈署與李業詡前些日子所想的已經有了很大的調整,特別是留守熊津的軍隊數量和人員,為了大軍的糧草等物資的供給,不惜以數萬人負責糧草的運輸,並令鄭仁泰負責。
而將金法敏這位金春秋十九歲的長子留下來,置於鄭仁泰手下,負責糧草的事宜,是金勝曼提議的,李業詡在稍作一番考慮後,即同意了此議,金法敏在手上,金春秋行事上肯定會有所顧忌,使得其在攻擊高麗的戰鬥中,能聽從蘇定芳的命令。
各部的行動命令下達後,幾路大軍即從熊津出發,往北方進發。
…………………
在佈置完任務的第二天,已經將所有物資裝上船的水師艦隊,計大小四百餘艘船隻,先後從熊津城碼頭出發,沿江而下,往平壤進發。
李業詡回熊津城前,早已經使人傳令鄭仁泰,令其集結水師大部的戰船在熊津城一帶集結,並先一步裝載物資,這也使得水師的將士幾乎能與陸師將士同時出發。
雖然走水路比陸路距離要遠上很多,但因為從熊津城出海是順流,從熊津江口往北也是順風,行進速度快,還可以晝夜行進,相比較陸路行進每天必須宿營,還有高山河流的阻隔,及高麗人可能的襲擾,很有可能還是水路將士先抵平壤。
李業詡乘坐的還是來時的那艘樓船,他也在考慮再三後,建議金勝曼和他同乘一船,一則是為了威嚇一道行進的一萬新羅軍士,二則李業詡還想在沿途對金勝曼灌輸一些東西,使其對大唐有更多的認同感,進一步感化這位還有些嫩得新羅王,再則也是為了交換意見方便,同時也可照看一下這位身子嬌嫩的女王,另外還有一些說不明白的目的…
樓船夠大,還有好多屋,雖然說為了航海的要求而改變了建造的結構,減少了樓層和降低了高度,稍增加寬度,這樣運載能力有所下降,但抗風浪能力成倍地提高,可在海中航行出現顛覆的可能性大大地下降。李業詡乘坐的這艘並沒有裝載大量的物資,這樣船上空間頗多,可以載很多人,除了水師中操漿的將士兩百餘人外,還有李業詡的護衛隊近五百人,金勝曼的護衛人員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