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腦袋擔保,李將軍不可能做出此事…”侯君集還是站出來為李業詡鳴不平。
“傳朕詔令,除侯君集吏部尚書職!”李世民臉色已經冷如冰,眼光掃過場中眾臣的臉,停在侯君集臉上,一字一句地說著,“大唐的朝堂上,還從來沒有人敢對御史臺官員如此不敬過,你們記住,以前沒有,以後也不許有!”
殿中站著的眾臣都不敢吭聲,許多人還未從震驚中回過神來,這事太稀奇了,堂堂的守兵部尚書,特衛大將軍,竟然被人告以與敵勾結之罪,吏部尚書公然在朝堂上對彈劾的御史臺官員動怒,皇帝當場停兩部尚書的職,這在以往是從來沒有過的。
“今日所奏之事,朕定會查探清楚,若真是李翼在戰場中私通敵軍,將敵主將放跑,朕當不饒,若是有人故意誣陷功臣,朕更是要嚴懲不怠!”李世民冷著臉道,“尚書左僕射和御史大夫何在?”
“臣在!”房玄齡和御史大夫馬周面無表情地出列應道。
“朕令你們嚴查此事,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臣尊旨!”
“陛下,此事有憑有據,其中定是大有文章,一定要嚴查清楚,我們要防吐蕃人使的離間之計,!”長孫無忌出列道。
已經退到一旁的李業詡看不清長孫無忌的表情,卻對這位深得李世民信任的大臣也表示佩服,參預其中了,但一點不痕跡,而且還幫著自己說話,若不是自己手中掌握著情況,還真不知道這位當朝的國舅還會使如此的招數。
不過想想也是,這樣看似並不高明的手段,長孫無忌肯定不會親自出手,若其出面上奏,萬一查無實據,那不就是誣告大臣,重罪也,長孫無忌肯定不會用此下策。
但李業詡有些遺憾的是,還是沒弄清楚長孫無忌在其中起了什麼作用。
李業詡以前對長孫無忌雖然沒有很好的印象,但也知道此人對國家也做出了不少的貢獻,保持著一定程度上的尊重,如今公然這樣對自己,那以後,就不會這麼客氣了。
除去自己的職也好,一些事兒暫時丟開手去,可以好好地在家裡陪陪家人,自己手中有吐蕃的人和其他證人證物,洗清這罪名那是易如反掌…
第三卷 兵鋒 第一百六十五章 很是意外
唐承隋制,置御史臺。御史臺為最高監察機構,下設三院,即臺院、殿院、察院,此次彈劾李業詡的侍御史屬臺院,職位只有從六品下。侍御史品軼雖不高,但地位尊崇,負監督百官之責,掌糾舉、彈劾百官臣僚之職,甚至可以對被告發的一定品級以下的官員進行審理。
李世民即位初,為了鼓勵御史臺官員監察百官,杜絕官員違法失職,凡糾彈失真者,也不予追究,甚至只要根據傳聞即可奏劾,就如前幾次,李靖被彈劾之事,雖察無實,彈劾者也沒被追究責任。
這也是侯君集在朝堂上對御史臺的官員咆哮,而被免職的原因。
李業詡在事後才知道,一般來講,御史臺上奏彈劾官員。所奏的摺子上需要有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的署名,由御史大夫或者御史中丞上奏,若非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所奏,侍御史應詳細記錄被彈劾官員的事情為訴狀,由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押奏才行,李業詡不知這次這名侍御史彈劾的摺子是如何具的。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這名侍御史上奏彈劾李業詡之前,御史臺的幾名主官是知道此事,並加以核查的。
貞觀時候,凡遇重大案件,御史臺和刑部、大理寺組成三法司聯合查探審理,這次御史臺彈劾李業詡的案件,由尚書左僕射及御史大夫領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員同查此案,也足見李世民對此事的重視。
不過讓李業詡心裡感覺還舒服的是,與前幾次李靖遭到彈劾的情況相似,他也只是在府中待命,不要去御史臺接受審問,查案的官員若有事要問詢他們,會上門來。
李世民停職待查的詔令並沒傳到府中來,連府門口都沒有監看的人,鄭燕等家人並不知情,李業詡也嚴令知道事情的諸親衛,不得將此事透露給家人,以免生亂。
諸事都已經準備妥當,李業詡並不擔心。
李業詡交了職,即回府中,等待審查此案的房玄齡或者御史臺的人傳喚。
李靖在知道訊息後。或是怕嫌,並沒過來問什麼。
――――――――――――――――――
“少爺,房相和馬大夫領著人到府中來了,!”李成飛跑著進來,對正陪著一群小屁孩玩的李業詡輕聲道。
“快請,!”李業詡忙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