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的穩定增產,必須改變目前靠天吃飯的現狀,改善產量低下且不穩定的種植模式…”
“要有效增加可耕種的面積,並加大水利設施的建設,改進種植方式,引進高產物種…”
李靖已經聽過李業詡的這些話並沒表現的很驚異,而房玄齡聽著從李業詡這樣一個少年人嘴裡說出如此的話,已經是大為驚歎,如此少年人有這樣的心思,難怪會得到皇帝的賞識。
“關中地區有效耕地面積已經沒有更多擴增的餘地,且這些地方土地不夠肥沃,相對於南方,氣候寒冷些,作物可生長時間短,雨水也不充裕,引水灌溉不太方便,許多田地是靠天吃飯,種植成本高,但產量不高…”
“而江南及比江南更南的南方,氣候溫暖,土地異常肥沃,且雨水充沛,河道密集,灌溉方便,非常適合大面積種植各種作物。翼聽說大部分地方可以一年兩熟,甚至三熟。因雨水多,適合種植產量更高的水稻。可以眼下南方種植的作物還是以粟、麥為主,生長週期長,產量低,必須推廣種植生長週期短、產量高的水稻,培育優良品種,並以稻麥複種。再把中原當前成熟的種植經驗在南方推廣,如此糧食產量定會穩定地增長,”李業詡娓娓而道,汗,隱約記得相似的內容和李世民都講過了。
接著李業詡把他所知道後世江南那繁盛的景象生動地描述了出來,直把房玄齡和李靖都說的一愣一愣的。
眼前的兩位當朝僕射都聚精會神地聽著,而房玄齡還不時地動筆記著什麼。
“江南如今有一定程度的開發,更南的嶺南很多地方還是蠻夷之地,交通不太方便,人口不多。若朝廷加大開發,經濟必然會發展起來,人口也會快速增長,再把道路修築起來,荒廢的土地有人耕種了,自然就不是蠻夷之地,”李業詡知道南方也多山,逢山築路倒是件難辦的事兒,更細的事情就不是他去操心的,自有各部官員及地方官吏去完成的,“這些具體的事兒,翼瞭解不是太多,所以不能說上太多詳情…”
“賢侄放心,關於南方的情況,我等早已責成戶部派人去詳查,並已有詳細的資料…賢侄若想過目,也可,我會帶你去查閱,只是資料數量巨大,需要花費一定時日,”房玄齡笑呵呵道。
“這乃機密事項,翼不方便看,”原來如此,自己真小看了這些當代名臣們,關乎朝廷大政的事項,他們可是做足了功課。
李業詡也懶得去看那些煩人的資料,即使朝廷要開發南方,細節上的東西也不需要他來操心。
一想到這,心中一動,難道,朝廷真的要開發南方了?
徒然間又想到另一件事。
“祖父,房伯父,翼曾聽人言,我們大唐之屬國林邑,種植一種水稻名曰占城稻,有高產、早熟、耐旱的特點,且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生長期極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
“啊…”兩位當朝僕射竟然都露出吃驚的表情,他們忙於朝政,天下事莫有不知道的,但這占城稻的事兒竟然未曾聽聞,李靖更是吃驚,李業詡竟然沒和他講這事。
李業詡當初在軍校中寫論文查資料時對這種古代種植範圍極廣的水稻隱隱有一些印象,好像記得是從宋朝時南方開始大範圍種植。如今隊中一名祖上在交州的隊員,無意中也曾講起過,偶然間靈感頓發,當下也講了出來,具體情況如何也不是太瞭解。
“翼兒,你可否是信口胡言,真有此事?”李靖有些不滿,李業詡竟沒和他交個底。
“賢侄,你說著,我想起來,是曾聽人言有此事,好像是林邑的使臣…年內曾有林邑使臣來獻火珠時曾有言及,還有人曾因其表辭不順而要求發兵討伐。只是當日以為只是大話,沒當一回事,待我派人細細詳查,然,我等都是北方人,對南方的情況都不太瞭解,所以這些情況都忽視了,如此重要的情況,定是要查探清楚來,”房玄齡滿臉是讚賞的神色,“賢侄好像還意猶未盡,繼續講…”
李業詡沒有上朝堂發表演說的資格,這兩位大佬正是想聽聽李業詡當日講了些什麼內容而得到李世民讚許,用以補充他們所提的議案,仔細斟酌後再向李世民提交,朝議時面對其他朝臣們的質詢,也多一些辯駁的理由。
“還有…即人口…如何使人口快速增長,也需要有多方面的政策支援,社會安定了,百姓富裕了,百姓才有安定感,民心安了,人口出生…率才會大幅提高,人口才會快速增長。前朝末多年戰亂,人口銳減,雖經這些年休養生息,但如今我大唐戶口不過三百多萬…”
“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恢復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