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帶的水土流失還不是很嚴重。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增多,需要砍伐的木頭會成倍地增加,樹木生長要很多年,才可以成材,若一再砍伐木頭作取暖之物,樹木將日漸減少,若干年後,那就將是一場自然界的災難。而如今可以自然開採的賀蘭煤,還有其他地方的煤開採出來,能運到長安一帶,作取暖用的話,也是件造福子孫後代的事。
“哦,還有這等東西?”李世民有些興趣。
“陛下,正是如此,!”一旁的靈州刺史忙上前應道,“靈州守軍及這一帶的百姓,都常從賀蘭山挖取這些黑石拿回來以作取暖和做飯…”
“那得要好好利用一下,派人開採,!”李世民似有口無心般說著,並不太在意。
李業詡正想繼續再說,但被長孫無忌搶了先。
長孫無忌催著身下的坐騎,上前到李世民邊上,指著遠處的黃河對李世民道:“陛下,河套一帶,自古就是良好的耕種放牧之地,有漢一代,曾在此置朔方郡和五原郡,屯田、放牧,如今這一帶已經牢牢地掌握在我大唐手中,並有靈州、豐州、勝州諸城,臣覺得,應該加大對河套的開發力度,大規模地屯田、放牧,並從京幾一帶移民,使的河套一帶,能重新成為富庶之地…”
“陛下,臣覺得長孫司空此議甚佳,黃河百害,唯富河套,若能將河套也變成江南,那每年的糧食產量會更加的多,放牧的牲畜也可以成倍地增加。如今安西和安北新置,從關中一帶運送糧物,甚是不便,若能以河套一地,供養這兩地,或者只安北之地,待安北之地能自給了,朝廷可以減輕許多的負擔!”李業詡也對長孫無忌的話表示贊同。
這老狐狸所想的還不簡單,正是李業詡打算一回再說的,沒想到讓長孫無忌搶了先。
“此主意甚不錯,這些日子我們在這兒多看看,待回到長安,即讓戶部制定規劃,開發河套!”李世民用手中的馬鞭指著遠處霧色中的黃河,哈哈大笑起來,“朕要將天下可開發之地,都開發起來,讓百姓生活富足,朕不是劉徹,不會窮兵竇武,讓百姓過苦日子,哈哈哈…”
一行人又轉了幾處,在夜色將至時回到靈州城內往處,李世民詩興大發,當著眾臣的面,提筆疾書,寫下了一首的詩,《飲馬長城窟行》:!
塞外悲風切,交河已結冰;!
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迥戍危峰火,層巒引高節;!
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塞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
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干戈揖,車徒振原隰;!
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李世民在寫下這首詩後,還覺得不過癮,沉思一會,又提筆寫了一首:!
雪恥酬百王,除兇報千古;!
昔乘匹馬去,今驅萬乘來;!
近日毛雖暖,聞弦心已驚!!
李世民寫罷,扔了筆,轉頭對一旁的李業詡問道:“李愛卿,你覺得朕寫的這兩首詩如何?”
“磅礴大氣,臣等萬萬不及,!”李業詡看了一遍,對李世民所寫的這兩詩很是敬佩。王者氣勢,只是非一般,如何是自己這個冒牌的文人可以比的。
接著其他眾臣們也在上來觀看後,連聲的稱讚,並說這詩比之任何的邊關詩,更是有氣勢。
“陛下,臣覺得,應該將此詩連同此次陛下北上迎接凱旋大軍,並受降諸胡歸附之事,刻碑紀念,以勵後人…”中書侍郎岑文字提議道。
“唔,此主意不錯!”李世民沉思了一下,表示同意。
………………………………………
貞觀十五年十月二十五,天氣已經是異常的寒冷,在凜冽的北風中,李世民率百官及靈州百姓,還有凱旋的大軍一道,冒著嚴寒,舉行儀式,將他自己所寫的這兩首詩,還有平定安北,並在靈州接受鐵勒諸部歸降,諸部落頭人競相表心志,獻禮物酬王的事件刻成石碑,以作永久紀念。
從此,靈州城又有了一個稱謂,叫做“受降城”!
第四卷 軍魂 第九十六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
落碑儀式隆重熱烈,無論是靈州一帶的百姓還是軍中將士們,都是一副揚眉吐氣的樣子,李業詡也湧上來一股從來沒有過的自傲感。
碑文中開頭寫著,貞觀十五年,兵部侍郎、特衛大將軍李業詡率安北道行軍部下諸軍,聯合李世績的漠北道行軍部,一舉平定薛延陀部,其他鐵勒諸部皆來歸附,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