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金星就是具有巨大溫室效應的例子。它的厚厚的大氣層似乎大部分是二氧化碳。由於金星比地球離大陽近,天文學家倒是預料到它的溫度會比地球高。但是,由於原來不曉得金星大氣層的成分,他們沒有考慮到溫室效應的附加效果。因此,當他們發現金星表面的溫度竟遠遠超過水的沸點(這比他們的預料要高出上百度)時,真是十分驚訝。

第36節

美國和蘇聯所發射的衛星,絕大多數被送到了環繞地球的軌道上。

當然,衛星的軌道有可能與地球表面相交。這樣,它在轉了一圈之後,就又回到了地球上。向水星進發的頭兩次飛行就屬於這一型別。有時,衛星的軌道圍繞地球繞一個很大的圈子,它可以超越過月球的位置。給月球“背面”拍攝照片的“月球三號”就是這樣的一個。

如果衛星以超過每秒11.2公里的速度向上發射,地球的引力場就無法留住它。這時,它將進入圍繞太陽執行的獨立軌道——太陽的引力場要比地球的引力場強大,它能繫留住運動速度更大的物體。這種環繞太陽的軌道,有時會與某個天體相交。撞到月球上(當然是有意這樣做)的“流浪者七號”、“流浪者八號”和“流浪者九號”正屬於這種情況。

繞太陽飛行的衛星,如果不與任何天體相遇,它們就會在橢圓的軌道上無限地飛行下去。各種各樣的“月球探測器”和“行星探測器”都是如此。

對於圍繞太陽執行的探測器,可以預先計算好它們的軌道,使它們在運轉第一圈時就接近月球(如“先驅者四號”)、金星(如“水手二號”)或火星(如“水手四號”)。在接近過程中,探測器會把有關自己所靠近的星體及它周圍的空間的情報傳送給地球。接著,探測器會撇下這些天體,繼續繞著太陽執行。

如果探測器不受它所飛越的行星引力場的影響,它最終將回到發射時在空間的位置(不過地球在同一時期內已經沿著自己的軌道走開,不再呆在原來的位置了)。

如果探測器受到它所穿越的行星引力場的影響,那麼,在這個引力的牽制下,探測器會進入一條新軌道。事實上,每當探測器十分靠近某個大質量物體時,軌道就會有所變化。因此,人們不可能精確地預料到某個探測器在繞太陽轉過一、兩週後,會處在什麼軌道上。表達這種運動的方程組太複雜了,根本無法求解。

當然,如果探測器能不斷髮出訊號,我們就能夠追蹤出它的軌道——特別是當它離地球較近時。

但是,一旦探測器中的電池用竭,航天器即告失蹤:它們無法發出訊號,而且又小得觀測不到;所有的探測器最終都會失蹤,這是我們早已料到的事情。

不過,它們還將繞著太陽執行,大概還會處在原來的空間區域內。它們不會長途跋涉去漫遊其它行星。既然我們接收不到它們的訊號,它們就成了沒有用處的東西,可以被人們當作“星際垃圾”而從名單中劃去。如果它將來在圍繞太陽運轉時不撞到地球、月球、火星或金星的話,大概會永遠在自己的軌道上轉下去。

第37節

第一個試圖不靠神學去詳細研究地球的歷史(即它的過去及可能會有的未來)的人,是蘇格蘭的地質學家赫頓。他在1785年發表了第一本現代地質學著作,他在書中承認自己在研究地球本身的過程中,並沒有能夠看出它有開始和終結的跡象。

從那時以來,我們已經邁進了一大步。我們現在可以相當確定地說,地球目前的這種形態大約是在四十七億年前就已經獲得了的。大約就在那個時期,從形成太陽系的原始星雲的塵埃和氣體產生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地球。地球一旦形成,那麼,如果聽任它作為表面覆蓋著一層水和空氣的金屬和岩石的集合體存在的話,它就會這樣存在下去,而且,據我們所知,還會永遠這樣存在下去。ǎ�專{花ǎ�楱{庫ǎ� www。7mihua。com

但是,是否會有什麼外來的因素對它進行干擾呢?

離地球最近的、並且有足夠大的能量來顯著影響地球的天體是太陽。只要太陽能維持目前這種活動水平(它已經處於這種狀態達幾十億年了),地球基本上就不會有變化。但是,太陽能把目前的這種狀態維持下去嗎?如果不能,將會發生什麼變化?這種變化又會給地球帶來什麼影響?

直到本世紀三十年代之前,人們都覺得太陽也象其他熾熱的天體一樣,總歸是會冷卻下去的,它會不斷地向空間傾瀉能量。由於這樣,這種巨大的能流總會枯竭,漸漸地變成涓涓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