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槍的就不只一個營。城牆周遭到處都是國軍著子彈的槍口,守軍兵力少說也有四、五千人。
吳化文久經戰陣,從八路軍開火的情況中已經看出,給攻城部隊造成重大傷亡的主要是八路軍的重火力,炮多,機槍多,那是八路軍正規軍的做派。步槍就不同了,打的都是排槍,聽槍聲槍的種類很雜,說明不是八路軍主力部隊,難道是八路軍把縣大隊、各區小隊和臨沂各地的民兵都調到城裡來了?按說不可能啊,八路軍就是想調那些地方武裝,時間上也來不及啊?
吳化文不死心,拉過一個團長怒吼道:“你帶頭衝鋒。衝上城頭和八路軍拼大刀”
那團長報告說:“師長,衝不上去。你沒看八路軍的火力,弟兄們都成了靶子。我們沒有大炮,機槍也沒有八路軍多,你就是把我槍斃了也衝不上去。師長,撤吧”
吳化文和張裡元的眼都紅了
北門、西門一開打,王吉文就知道臨沂城有驚無險了。但是不等他激動,東門和南關就開啟了。王吉文大吃一驚,想不到張裡元和吳化文還有這水平,竟然想出了佯攻西門、北門,主攻東門、南關的計策。看來,張裡元和吳化文也不是浪得虛名,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看透了吳化文和張裡元的部署,王吉文馬上調整部署,讓趙鎛在西門坐鎮,讓五營長張石在北門坐鎮,自己帶著一部分人趕到東門增援。因為從槍聲中王吉文已經聽出來了,攻擊東門的是一色的國造武器,不用說那是吳化文新四師的主力。至於南關,從槍聲中科院聽出武器很雜,應該是張裡元部主力。王吉文不擔心南關,因為八路軍的重火力足以彌補防線長、兵力薄弱的缺點。要知道新十四團五營的主力營建制,三個步兵連加上一個火力支援連,四個連隊全部換裝成重火力連,一個連配屬一個方向支援作戰,火力密度遠遠高於吳化文的新四師和張裡元部。憑張裡元部那樣的裝備,是不可能扛得住八路軍重火力打擊的。除非張裡元要賠幹老本血拼到底,王吉文估計張裡元沒有那種勇氣。
王吉文慌而不亂,吳化文和張裡元卻坐不住了。
八路軍的地雷是炸完了,衝鋒號再次想了起來,弟兄們也再次發起衝鋒了,張裡元部、吳化文部再次潮水一樣漫向了城牆,發起了全線進攻。但是,在八路軍猛烈密集的火力下,弟兄們除了當靶子還是當靶子,別說炸城門城牆和在城牆上搭雲梯了,根本就不可能衝到城牆根了,不得不再次潮水一般退下來。
這個時候,趁著張裡元部、吳化文部攻城受挫的機會,城牆上的八路軍舉著鐵皮喇叭喊開了:“城下的弟兄們聽著: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不要替張裡元和吳化文賣命,打八路軍就是當漢奸,死了不能入祖墳,祖宗八輩跟著丟人。八路軍的政策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搞摩擦者死弟兄們,反戈一擊的時候到了,活捉張裡元和吳化文,參加八路軍和我們一起打日本鬼子八路軍保證你們去留自由,還發給路費”
一遍接一遍,不停的喊話。
這是八路軍政工宣傳的拿手好戲,不但趙鎛、王吉文懂,八路軍的幹部戰士都懂,只不過物件不同,喊話的內容也不同而已。
吳化文和張裡元剛開始還是信心百倍地要拿下臨沂城,這個時候兩個人都沒有這想法了,聽著城頭上八路軍的喊話只覺得心煩。
吳化文試探著問張裡元:“張司令,要不我們向周主任報告一下臨沂戰況?請示一下?”
張裡元忙說:“對,應該請示。最好能讓周主任調動51軍、57軍趕來增援。他們裝備好,每個師都有一個迫擊炮營,一個高射機槍營,可以壓制八路軍的重火力。”
第九一三章 抉擇
張裡元和吳化文揮軍強攻臨沂城的時候,費縣縣城蘇魯戰區司令部裡的空氣已經壓抑得快要爆炸了……
于學忠、周復、王敬軒、牟中珩、繆徵流一個個正襟危坐,全都是眉頭緊皺。
周復說不動于學忠出兵控制滋臨公路、臨嶧公路,于學忠也勸不動周復讓張裡元他們退出臨沂,周復不得不發密報,請蔣委員長嚴令于學忠執行命令、配合張裡元、吳化文襲佔臨沂的行動。結果,不但蔣委員長的電令來了,連基本上是在重慶賦閒的張副總司令也來了電令,命令于學忠全力配合張裡元、吳化文行動,出面協調和八路軍的關係,務必避免發生武裝衝突。
蔣委員長的電令來的是那麼快,以至於于學忠連怎麼回覆劉、羅來電都沒有思考好。
周復拿著蔣委員長的電報在催促,于學忠就不得不按照周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