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4部分

機立斷,一旦被鬼子合圍,就是想突出去恐怕也要付出重大傷亡了。

高敬亭馬上下令部隊撤退,先避開鬼子鋒芒再做打算。

撤退命令下達了,但是鬼子是精銳部隊,追擊速度快,一直粘住四支隊七團的後衛。好在四支隊老紅軍成分高,又得到了教導師的補給,部隊戰鬥力強,高敬亭也不害怕,馬上命令各部隊以連、營為單位,快速後撤。務必擺脫小鬼子。

四支隊主力是堅持大別山的老紅軍和補充的桂東老紅軍,論起撤退,那絕對是拿手好戲。加上地形熟悉,所以高敬亭的命令一下,四支隊就分成一股股小部隊,很快就脫離了與鬼子的接觸。

擺脫小鬼子後,高敬亭想來想去,感覺日軍既不是一般的下鄉掃蕩,也不是衝著四支隊來的,看天上有飛機地上有坦克的架勢,小鬼子一定是有重大的戰略圖謀。而且當面的日軍只有3000多人,分明是一個聯隊。但是看日軍出動飛機的數量,那絕對不是隻為了掩護這支日軍的,很可能這只是日軍的一支側翼迂迴部隊,日軍主力應該在舒城以北。而且就是鬼子十三師團的這一個聯隊,那也是有坦克、裝甲車、汽車、騎兵,裝備絕對一流,一遇四支隊,也不管四支隊有多少兵力,馬上就分兵迂迴包抄,意圖全殲我軍。說明日軍後面還有強大的後續部隊,很快就能增援上來。看來,日軍是要合圍六安。或者是奔霍山去的。

高敬亭是紅軍名將,能夠獨立堅持大別山鬥爭,自然有一定戰略觀念。見過劉一民後,又知道了日軍必定會攻佔武漢,而六安、霍山都是大別山南麓的軍事重鎮,日軍要想攻擊武漢,這些地方是必然要攻佔的。

高敬亭不敢怠慢,馬上向新四軍軍部報告敵情,同時向駐守六安和安慶的國軍報告,直接說日軍要攻佔六安、霍山,目的是要直指武漢。

六安位於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是名副其實的戰略要地。古詩讚曰:“屏障東南水陸通,六安不與別州同。山環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紅軍時期徐向前指揮紅四方面軍發動的蘇家埠戰役,就發生在這裡。

此時駐守六安的是51軍,駐守霍山的是71軍,駐守商城的是77軍。

接到新四軍報告後,李宗仁馬上意識到大戰來臨,嚴令各部隊節節抗擊消耗敵人,但絕不死守城池,一切以遲滯敵人進攻、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目的。戰法上,選擇與我有利地形,運動戰和阻擊戰相結合,與敵作持久纏鬥。

李宗仁只所以下達這樣的命令,那都是在徐州受劉一民啟發的結果,知道與日軍打正規陣地戰,只能將我軍主力消耗於日軍的飛機大炮下,還不如選擇戰場,利用地形抵消一部分日軍的火力強度。

這個時候,各地警報相繼傳來,在武漢的蔣介石已經判明,日軍開始發動攻佔武漢的大戰役了。

從目前情況看,日軍基本兵分三路,第一路在水面艦艇配合下,沿長江兩岸西進;第二路出合肥沿大別山北麓直取信陽,意圖截斷平漢路,南下武漢;第三路就是徐州地區的日軍,沿隴海路西進,又一次發動豫東攻勢作戰。同時還有山西日軍和豫北日軍配合作戰。

針對這種情況,蔣介石除嚴令武漢外圍部隊依據作戰計劃步步抗擊,遲滯敵人進攻速度,一面嚴令第一戰區務必確保鄭州。同時,蔣介石致電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要求他密切協調八路軍,堅決打退山西日軍的反撲,讓衛立煌部能抽調部分部隊威逼豫北日軍,迫使其不能渡河南下支援豫東作戰。

就這,蔣介石還不放心。叫來軍令部長徐永昌,讓他給十八集團軍總部發報,要求八路軍務必迅速動員,大打敵後游擊戰,務必設法破壞平漢路、津浦路、隴海路東段,牽制日軍。同時,蔣介石要徐永昌嚴詞責問第十八集團軍總部,劉一民教導師主力究竟在何處?把日軍重兵集團引向武漢方向,是禍水東移,天下人有目共睹,劉一民必須為此負責。責令教導師務必迅速行動,在戰役關鍵時刻對日軍重要目標實施突襲,攻敵不得不救,迫敵回援,支援武漢保衛戰。如劉一民行動遲緩,導致日軍攻擊武漢得手,則我國抗戰局面必然萬分困難。

徐永昌此時雖然與軍政部長何應欽、軍訓部長白崇禧、政治部長陳誠並稱軍委會四巨頭,深得蔣介石信任,但他是歷經北洋軍閥、中原大戰的老人,與閻錫山、蔣介石相處甚好,深得中庸三味。去軍委會之前,在山西親眼目睹了閻錫山偷襲西安的前後經過,加上對八路軍參戰以來的戰績非常尊崇,因此聽了蔣介石的話後,就感覺話說的過了。

徐永昌想了一會兒,就給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