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0部分

算準了他們的心思,把他們當成笨牛一樣牽著玩了。

張經武和李聰敏組建起蘇北支隊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群眾堅壁清野,準備反掃蕩。

張經武和李聰敏都是身經百戰的老紅軍骨幹幹部,面對氣勢洶洶的鬼子大部隊,二人雖然不敢大意但絕對不驚慌,因為他們知道,日軍目標是南下的教導師大部隊,在蘇北不可能久停,也就是過路而已。只要躲過日軍大部隊,蘇北支隊就有了敵後生存發展空間。

按照劉一民對蘇北支隊的指示,張經武和李聰敏派出部隊,密切監視日軍動向,主力主要用於掩護群眾轉移,避免過大損失。

日軍開始行動後。蘇北支隊就把情報報告已撤回魯東南的羅榮桓和教二旅旅長劉建立。至於劉一民,此時正在北返途中,電臺關機,誰也不知道他到了什麼地方,無法聯絡。

在戰前部署時,劉一民考慮這是牽牛作戰,目的是要把日軍主力向南調,讓他們重新回到原來的戰略軌道。因此,交給蘇北支隊的任務只是監視敵人、掩護群眾轉移,嚴禁他們主動向鬼子發起攻擊。

張經武和李聰敏知道劉一民考慮的是戰略問題,蘇北支隊不能影響師長的決策部署。但是,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小鬼子從眼前耀武揚威地經過,那也太憋屈了。兩個人商量來商量去,覺得不能大打,也沒有大打的本錢,還不能大規模阻擊襲擾,影響鬼子南下步伐。但是一槍不放的話,那不是八路軍作戰的風格,會讓鬼子起疑的。於是,蘇北支隊一邊把槍口指向小鬼子的前鋒搜尋小部隊,每次戰鬥也就是消滅鬼子幾十個人,戰果很小,但是勝在乾淨利落,讓小鬼子越發相信八路軍就在前面。

到最後,鬼子搜尋部隊力量增強了,而且距離主力越來越近,張經武和李聰敏見已無戰機,就帶著蘇北支隊轉移,放鬼子大踏步南下。

韓德勤和劉一民分別後。回到車橋,一刻都不停留,一邊向顧祝同報告情況,一邊趕緊向各部隊釋出命令,實施緊緊動員。這次,韓德勤算是聽進了劉一民的話,那就是隱蔽部隊,躲開日軍攻擊鋒芒。這樣一來,日軍大部隊發動後,在蘇北的第二十四集團軍各部提前也都進行了轉移,許多縣城都放棄了。表面上看,損失很大,實際上日軍只是攻佔了各要點,軍民損失相對較小。

當然,日軍是張開了大網,網不住一點中國軍隊也是不可能的。來不及轉移的第二十四集團軍各部和地方保安團隊,被日軍包圍後,拼死反擊,天天都在突圍中度過。好在日軍的目標是八路軍教導師主力,對二十四集團軍及其所指揮的保安隊不感興趣,不願為追擊二十四集團軍突圍部隊而浪費時間,二十四集團軍各部避免了慘重損失。當然,這個時候的第二十四集團軍受臺兒莊大捷和八路軍一系列勝利影響。雖然武器裝備落後,兵力有限,戰鬥力也不強,但作戰意志還是很強的。被包圍的部隊都利用地形熟悉的優勢,想法突圍。實在突不出去,就和小鬼子拼命,譜寫了一曲曲壯曲。

高溝鎮位於漣水與灌雲、沭陽三縣交界處,最初名字是高家溝,是蘇州高姓前移到這裡後得名的。鎮內有三條運河經過,位置重要。清雍正十三年沭陽縣令就在高溝鎮設鎮,讓已經取代高姓的汪鄭徐三性族人各推薦一名董事。負責管理鎮內事務。到1928年,民國政府曾經在高溝鎮設立第九市。

7月15日下午,日軍第二軍先頭部隊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九聯隊抵達高溝鎮。在這裡,日軍受到了幾個鎮內頭面人物的歡迎,不但喝了熱茶、吃了高溝鎮名吃捆蹄,還品嚐了高溝美酒。

鬼子聯隊長吃的嘴角都是油乎乎的,喝的暈暈乎乎的,真是不想離開這酒香四溢的古鎮。可惜還得追擊八路軍,只好留下一個中隊,負責高溝鎮警備任務和接應後續部隊,自己率領聯隊主力繼續南下了。

次日上午,日軍第十六師團部抵達高溝。此時,第十六師團師團長中島今朝吾中將已經接到了調任關東軍第四軍司令官的命令,新任師團長藤江惠輔中將還未到任,中島今朝吾不得不繼續留任,等候藤江惠輔的到來。

中島今朝吾到高溝鎮一看,覺得確實是一個應該堅守的地方,但是這裡酒味太濃,讓人有一種不願抬腳的感覺,就命令師團部離開高溝,繼續向清江浦前進,留下那個擔任守備的中隊,等候軍司令部到來。

7月16日傍晚時分,日軍第二軍司令官東久爾宮捻彥王中將率第二軍司令部到達高溝鎮。看過高溝鎮的地形後,東久爾宮捻彥王中將決定司令部暫時在高溝休整一夜,明日再將司令部遷到清江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