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1部分

一切汙泥濁水、魚鱉蝦蟹,都被這滾滾洪流淹沒、吞噬,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其實,在炮群發出怒吼前,教二旅已經在濟南北邊的濼口動手了。

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湧出白玉壺。

這是元人趙孟睢鄂勞蝗�肥�械拿�洌�檔氖僑�羌媚系撓衫礎�

濟南古稱濼邑,因市內諸泉匯為濼水而得名。後齊國將濼邑改為歷下,至西漢,因地處濟水之南,設濟南郡,始有濟南之名。

“濼”,《說文解字》注曰:“齊魯間水也。從水樂聲”。因水而樂,名為濼水,足見古人對濟南珠玉般潔淨的泉水的喜愛。

濼水北流入濟水處,就叫濼口。

下午四點的時候,八路軍魯西集團指揮、教二旅旅長劉建立和政委曾春鑑爬在黃河北岸距離北濼口五里遠的一片乾枯的蘆葦蕩中,舉著望遠鏡觀察這黃河兩岸的動靜。

教二旅的偵察兵們早就對濼口渡口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劉建立這是不放心,拉著政委一起來做最後一次抵近觀察。

這個時候,黃河古渡上還是一片寂靜,鐵路橋上偶爾有一列火車透過,渡口上船隻不少,大部分都靜靜地停泊在那裡。只有幾艘懸掛著太陽旗的輪船載著汽車、馬車和各色貨物與乘客往來穿梭。

情況和偵察兵們報告的一致,小鬼子沒有發現教二旅一萬五千名健兒就隱蔽在黃河沿岸的溝溝叉叉和蘆葦叢中,隨時可以發起突然攻擊。

劉建立開始賣弄自己的學識了“政委,你知不知道,我們眼前的黃河河道原來是大清河河道,就是古濟水的河道。”

劉建立是跟著劉一民時間長了,變得愛學習了,文雅了。曾春鑑可不是這樣,他雖然是老紅十八團的團長,但他和劉一民相處時間少,沒有養成劉一民那種愛學習、愛鑽研、凡事都要問個為什麼的那種毛病。因此,一聽劉建立賣弄知識,曾春鑑就問:“濟水很大麼?很有名麼?”

劉建立既然是賣弄,那就索性賣弄到底,反正現在換不到攻擊時間,可以擺擺龍門陣。

就聽劉建立說道,濟水發源於河南濟源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源水以地下河向東潛流七十餘里,到濟瀆和龍潭地面湧出,至溫縣西北始名濟水。後第二次潛流地下,穿越黃河而不渾,在滎陽再次神奇浮出地面,濟水流經原陽時,南濟三次伏行至山東定陶,與北濟會和形成鉅野澤。濟水三隱三現,百折入海,神秘莫測。

古人把有獨立源頭,並能入海的河流稱為“瀆”。《爾雅》中提到的四瀆:江、河、淮、濟,就是古代四條獨流入海的河流,“濟”指的就是濟水。古代皇帝祭祀名山大川,即指五嶽和四瀆。唐代以大淮為東瀆,大江為南瀆,大河為西瀆,大濟為北瀆。

傳說,皇帝與蚩尤大戰,因蚩尤能十里吐霧,退到了王屋山太乙池主峰天壇山上。黃帝清齋三日,于山頂瓊林臺祈禱天帝,請求幫助打敗蚩尤。結果天帝命王母降於天壇,喊來了東海青童君、九天玄女,授予皇帝破蚩尤之策,黃帝依命殺蚩尤於冀。從此,每年八月十五黃帝都到天壇上設壇祭天,故名曰天壇山。以後歷代皇帝每年也都到天壇山設壇祭天。明清遷都北京後,皇帝祭天嫌路遠,就在北京建起了天壇祭天。

濟水乾涸,幾近消失,為何能位列四瀆?這個問題唐太宗李世民就思考過,當時濟水通而復枯,李世民就問大臣許敬宗:“天下洪流巨谷不載祀典,濟水甚細而尊四讀,何也?”許敬宗答曰:“瀆之為言獨也,不因餘水獨能赴海也,濟潛流屢絕,狀雖微細,獨而尊也。”濟水雖然細微,卻能獨流入海,濟水這種不達於海誓不罷休的頑強精神,就是它始終位列四讀的原因。

當然,許敬宗回答的還不全面,濟水之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之所以永遠流淌在中國人心中,除了獨流入海外,還有高潔的情操和溫文爾雅的品德。

高潔的情操是說濟水三隱三現,過黃河而不渾,至清遠濁,堅守其節。所以,古人說濟水“自今稱一字,高潔與誰求;惟獨是清濟,萬古同悠悠”。

溫文爾雅的品德是說濟水位尊四讀,卻波瀾不驚,溫文爾雅。這種潤澤萬物,澤被百事的品德,正是君子們必備的恩澤天地,不求聞達的秉性。

高潔的情操和溫文爾雅的品德,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子們畢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誕生了一個名詞“清流”,也形成了古代政治生活中一個評議朝政得失的政治群體“清流”。明代的東林黨就是清流的一個縮影。

曾春鑑聽的目馳神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