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2部分

地圖反覆審視,思考怎麼樣調集部隊,在膠濟路的濰縣一帶聚殲劉一民部。

這不是崗部直三郎憑空妄想,原因是國軍臺兒莊大捷後,崗部直三郎受寺內壽一委託,曾經在濟南組織華北方面軍前進指揮所,調集大軍舉行徐州會戰,對山東的地形非常熟悉。後來,日軍調集大軍掃蕩山東、尋殲教導師主力時,崗部直三郎又曾統帥一路大軍作戰,到過魯中一帶,親自檢視了濟南到青島膠濟路一線的地形,心中有數。

在崗部直三郎想來,膠濟路沿線一馬平川,濰縣城牆堅固異常,坊子有那麼多的德式建築、日式建築,沿線的昌樂、益都、臨淄、張店城防設施都有一定基礎,劉一民部雖然炮火強大,但只要一0八師團和第三十三師團能夠迅速集結部隊,依據堅城固守,八路軍再厲害,那也不可能一夜之間攻開城防。只要每天都能熬到天亮,航空兵會把這些狡猾的八路軍炸得兔毛亂飛的。這裡可不是山區,土八路無所遁形,他們這樣肆無忌憚地攻擊膠濟路,等於是自己往大日本陸軍航空兵的火網上撞,想不死都不可能。只要皇軍主力結束武漢攻略戰,馬上就可以回師北上,將滯留於魯中膠濟路沿線的劉一民主力一鼓而殲之。

至於青島是不是會被八路軍襲佔,崗部直三郎也考慮了,他想把這個問題交給海軍來處理,讓海軍從佐世保基地出動艦隊緊急增援青島,只要艦隊抵達青島,海軍陸戰隊的力量就可以大大加強,必要時還可以動員武裝青島的僑民,讓他們協助守軍防守,應該可以支撐到皇軍主力北返。

考慮好後,崗部直三郎親筆起草了關於發動膠濟路會戰的建議,讓電臺發往大本營,這才又去小睡片刻。

早上起來,崗部直三郎吃了早飯,交待司令部值班參謀密切關注第第十二軍作戰行動,注意接收大本營指令,然後就驅車去出席由參加過更生中國文化建設座談會的文化漢奸們主持的一個留日同學會的會議。

更生中國文化建設座談會是在寺內壽一大將授意下,由日本朝日新聞社出面籌辦的一個披著學術交流性質外衣的文化漢奸聯誼會,目的是拉攏一批文化漢奸,利用這些文化漢奸的聲望,幫助日本人侵略中國,更進一步的話,就是要從文化上奴役中國人,摧毀中國人的文化道統。

更生中國文化建設座談會於2月9日舉行第一次會議,當時出席會議的除了周作人、錢稻孫等文化漢奸外,還有日軍軍官、華北方面軍特務機關長喜多誠一手下的高階特務,以及偽華北臨時政府議政委員長兼教育總署督辦湯爾和,新民會副會長張燕卿等“要員”。日軍後來在4月份由《大阪新聞》公開報道了更生中國文化建設座談會的活動情況,從而也把周作人、錢稻孫等文化漢奸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周作人、錢稻孫的投敵,在中國文化節掀起了軒然大波。5月5日,武漢文化界抗敵協會通電全國文化界,嚴厲譴責周作人“不惜葬送過去之清名,公然附和倭寇,出賣人格”,並“請緣鳴鼓而攻之義,宣告周作人、錢稻孫及其他參與所謂‘更生中國文化建設座談會’諸漢奸,應即驅逐我文化界之外,藉示精神制裁”。5月14日,茅盾、郁達夫、老舍、馮乃超、王平陵、胡風、胡秋原、張天翼、丁玲等十八人在《抗戰文藝》上發表《給周作人的一封公開信》,指出:“先生出席‘更生中國文化座談會’之舉”,“實系背叛民族,屈膝事敵之恨事,凡我文藝界同人無一人不為先生惜,亦無一人不以此為恥”。詩人艾青還以《懺悔吧,周作人》為題,寫了一首詩,表達了年輕一代的情緒:“周作人

在祖國艱苦地戰鬥著的時候叛變了

(我用灼痛的心接受這訊息)……

周作人,

你不能想一想你所走過來的路麼“

“你曾護衛過德漠克拉西

你曾抨擊過北洋軍閥的政府

你曾無畏地走在思想鬥爭的最前面

中國的青年

不曾忘記你的名字“,

“懺悔吧,周作人!

不然

中國的青年

要向你射擊!……“

在這顫抖的歌聲裡,充滿了多少期待、失望、痛苦與憤怒

更生中國文化建設座談會開過了,但那只是一次會議,並沒有形成組織。崗部直三郎現在主持華北方面軍司令部工作,就想把拉攏文化漢奸的工作更進一步,他想起了原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漢奸王揖唐等人籌辦的留日同學會,想用這個同學會把親日的文化漢奸們團結起來,為建設大東聖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