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9部分

守100多個縣了,恐怕他們一個旅團連兩三個縣都不一定能守住。

不光是八路軍的戰鬥力強,國軍的戰鬥力也比歷史上高的多,主要原因是淞滬會戰的損失比歷史上小,南京保衛戰的損失和歷史上就沒有可比性,國軍的老兵、戰鬥骨幹得以儲存,擴軍整訓的速度就快了許多。這才有了蔣介石在日軍攻佔南寧前夕敢於調兵攻打陝西。

既然歷史已經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自己為毛還要拘泥於歷史發展軌跡呢?

劉一民從兜裡摸出煙來,拿出火柴,劃了一根不著,再劃一根還不著,氣得把火柴盒子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參謀處副處長張林風見狀,趕緊過來,拾起地上的火柴盒子,掏出一根火柴,輕輕一劃,就點著了,湊到劉一民跟前,幫他把煙點著。

劉一民吸著煙,腦子裡仍然在不停地轉圈。

假如日軍不打太平洋戰爭,集中力量打侵華戰爭,難道真的會出現後世網路上分析的那種特別可怕的後果麼?

這個問題過去劉一民也曾經思考過,當時的考慮只是覺得如果日軍不打太平洋戰爭,集中力量侵華的話,以日軍的戰鬥力和海空優勢,勢必攻勢會更加兇猛,說不定就能攻佔重慶、西安,蔣介石說不定就會妥協,中國的抗戰很可能勝利遙遙無期。

現在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劉一民越想越覺得值得研究。這畢竟是個大的戰略問題,馬虎不得。

日本只是一個37。2萬平方公里的島國,面積也只相當於雲南省。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只有3000萬人,比山東現在的人口還差了800萬呢。只是明治維新以後,由於經濟發展,糧食矛盾、居住矛盾得到緩解,醫療衛生條件改善,小鬼子又不知道節育,人口竟然成倍增長,現在已經達到八、九千萬了。按照現在的生產力水平,小鬼子只能向外移民或侵略擴張,否則的話,日本的糧食問題就解決不了。這是近代日本把侵略擴張政策定為基本國策的最根本的原因。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日軍才有了源源不斷的兵員補充,日本的無地農民才願意移民臺灣、東北。

穿越前,劉一民一直認為抗日戰爭之所以進入相持階段,是因為日軍兵力不足,想當然的以為是日本人口少,缺少兵員。現在經過三年抗戰,劉一民對日本的認識比穿越前不知道深刻了多少,知道日本不缺兵員,不但日本國內人口多,而且還可以從臺灣、朝鮮、東北征召兵員。

日本人缺的是製造武器的原料和讓飛機、坦克、汽車跑起來的石油、橡膠。

日本畢竟是個資源睏乏的島國,鋼鐵、煤炭、石油、橡膠和貴重金屬基本上都依賴進口。日本製造業發達,沒有了原料,工廠就成了空房子了。

更重要的是,日本雖然現在是軍國主義佔統治地位,但畢竟還是內閣負責制,有國會、議院和元老院,當戰爭給日本帶不來好處的時候,日本國內的掣肘因素就多起來了。

日軍不是不能建設更多的師團,而是日本內閣、國會不讓軍方建,原因就是經濟承受不起。

之所以此時侵華戰場上日軍兵力大大大於歷史上,原因就是中國軍隊打得比歷史上好的多,日軍傷亡很大,再不集中力量消滅中國軍隊有生力量的話,他們就有戰敗的危險。日本內閣也不得不咬著牙支援軍方擴軍了。

象現在,美國中斷了與日本的貿易,英法德又打成了一鍋粥,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線很快就會形成,小日本別說沒錢,有錢也沒地方買石油、橡膠。除非他們認輸,不然的話,他們必然會殺向東南亞,去獲得石油和橡膠。不然的話,他們的飛機、軍艦、坦克、汽車都會成為一堆廢鐵的。

從這個意義上考慮,光是石油和橡膠這兩樣東西,就會逼得小鬼子不得不向英美動手。八路軍打得越狠,日軍損失越大,小鬼子發起太平洋戰爭的時間越會提前。

想著想著,怎麼又想到了日軍會發動太平洋戰爭呢?

搖搖頭,劉一民又伸手向煙盒裡摸去。這一摸,發現煙盒竟然空了,扭頭就對蔡中說道:“老蔡,把你的煙拿出來,我的煙抽完了。真是的,這麼大個領導,怎麼還扣扣索索的,發個津貼也交給老婆,抽個煙都不知道讓人,簡直是怕老婆怕到骨頭縫裡去了”

羅榮桓和蔡中這才明白,劉一民剛才是在罵小鬼子欺人太甚。

蔡中慌忙掏出煙,遞給劉一民,又划著火柴替他點上,笑嘻嘻地說:“好我的司令員老弟,你年輕,不懂,怕老婆有飯吃”

蔡中的津貼實際上沒有給任瑩交過,大部分都用到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