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惱急惱的蔣介石,心裡已經把劉一民的教導師和于學忠的51軍、57軍劃成必須設法消滅的叛軍了。
張學良這個時候還不能忍口氣、反而和蔣介石對罵,會有好果子吃麼?
第九一九章 官邸槍聲
德安裡官邸院內有多棟各有特色的中西建築,都是一樓一底格局。這個地方非常保密,郵遞員投信都不知道德安裡在上面地方,院內更是警衛森嚴,只有持有限期特別通行證才能入內。
蔣介石居住的101號樓也是一樓一底的格局,此刻,不要說小樓內了,連院子裡的衛兵都能聽到蔣委員長與張副總司令的罵架聲。
蔣介石是被進佔臨沂失敗和中共公然宣佈成立中共中央山東局、山東軍區的事情急紅了眼,周復、張裡元、吳化文告于學忠刁狀的密電只是個導火索,張學良成了他的發洩物件。
張學良本來就窩了一肚子火,原因就是蔣介石對東北軍太不公平了。
東北軍原來有三、四十萬兵力,陸海空齊全,裝備為全國之冠,他們的兵工廠每天的產量都可以裝備一個營。“九一八”事變不抵抗退出東北後,空軍、海軍損失殆盡,部隊散失嚴重。後來經過長城抗戰、圍剿蘇區等戰鬥,到赴四川追擊長征中的中央紅軍時,東北軍尚有十六萬左右兵力。
國共開始談判後,張學良受劉一民在成都記者見面會上說的那句“我要是張漢卿,早就拿一根繩子吊死了”的刺激,辭職出國遊歷。蔣介石大力拉攏分化東北軍,鼓動東北軍106師、騎兵第10師、炮兵第6旅、炮兵第8旅叛離東北軍,納入中央軍體系,然後又趁機整編東北軍,化大為小、化強為弱,將東北軍整編為第49、第51、第53、第57、第67和騎兵第2軍共六個軍,撤銷了東北軍在長城抗戰和圍剿紅軍中損失較大的幾個師的番號,八路軍115師、120師、129師的番號就是使用的東北軍被撤銷的番號,連馬占山以東北義勇軍為基礎編成的第63軍的番號也被撤銷,僅保留了第91師。
整編後的東北軍各軍,由原來的一軍四師的甲種軍縮編為一軍二師、一師二旅的乙種軍,只有騎兵第2軍編有騎兵第3師、騎兵第4師、騎兵第6師三個騎兵師。部隊也被分散調駐川東、華北、豫南、皖北、蘇北等地,互不統屬。
抗戰軍興,東北軍在張學良沒有回國、群龍無首的情況下,將士們慷慨請纓,勇赴國難,作為第一批拉上戰場的部隊與日軍在南北兩大戰場浴血拼殺,以鮮血洗刷東北軍不抵抗的恥辱。
讓東北軍將士心寒的是,蔣介石對東北軍很不公正。
最先倒黴的是吳克仁第67軍。該軍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後,開赴河北大城一線佈防,與日軍拼殺,掩護友軍撤退,得到最高長官部的嘉獎。10月底南調增援淞滬戰場後,奉命協同郭汝瑰43軍死守松江,結果戰局不順,43軍和67軍都傷亡慘重,退往蘇州。吳克仁讓43軍殘部百餘人先行撤退,他率67軍殿後掩護,在蘇後河泅渡時,43歲的中將軍長吳克仁被日軍一支便衣隊偷襲,光榮犧牲,成了正面戰場上第一個戰死的中將軍長。松江保衛戰中,67軍107師損耗殆盡,108師也傷亡慘重,軍長吳克仁、軍參謀長吳桐崗、師參謀長鄧玉琢、322旅旅長劉啟文、321旅旅長朱之榮和王熙瑞等八名團長以及絕大多數的營、連、排長殉國。
讓人氣憤的是,吳克仁死不瞑目,他和他的67軍被別有用心的宣傳機構誣衊為“吳克仁率部叛亂,67軍臨陣投敵”,蔣介石乘機取消了67軍番號,縮編為108師,師長為張文清,撥歸中央軍王敬久的第25軍。
接著倒黴的是49軍。這個軍也是先增援華北作戰,然後調往淞滬戰場。49軍有兩個師,一個是105師,一個是109師。淞滬戰場一番激戰過後,109師基本上被打光了,105師也傷亡慘重。如果說在華北戰場上中國軍隊都是一潰千里的話,在淞滬戰場上那卻是死戰不退,109師理應優先補充。但是蔣介石急著補充中央軍,眼裡哪有東北軍?萬般無奈之下,49軍軍長劉多荃帶著109師師長趙毅跑到武漢去鑽門子,花大價錢疏通關係,調來了全部徒手的預5師補充109師。提前就把條件講好了,趙毅仍為109師師長,原預5師的團長以上主官全部留任。就這劉多荃都喜不自禁,慌忙拿出東北軍庫存裝備,給補充後的109師配備了一色捷克式步槍,每連配有六挺捷克式輕機槍,每營配有重機槍連,團有迫擊炮連。結果,等49軍開拔時,109師裡原預5師留任的四個黃埔出身的團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