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而得名。
大教育家荀子曾經兩次擔任蘭陵令,死後就葬在這裡。
由於荀子的原因,蘭陵成了教育之鄉。歷史上,出自蘭陵的文化名人燦若群星,最著名的當屬蕭望之、匡衡、顏之推、顏師古等人。
漢時,漢名相蕭何六世孫蘭陵人蕭望之成了名儒身份入朝為官,從此蘭陵蕭氏成了山東大族。到南北朝的時候,蕭氏後人蕭道成、蕭衍登上政治舞臺,先後在健康建立齊、梁兩代皇朝,共歷11帝。
大詩人屈原和李白都曾經到蘭陵遊歷,李白留下了“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的美妙詩句。據說,李白品嚐的蘭陵美酒就出自蕭氏家族自釀。
蘭陵啊蘭陵,確實是個才俊輩出的文風鼎盛之鄉。
清順治十五年進士、浙江蕭山人邵士路過蘭陵的時候,心情激盪之下,吟出了一首七律《入蘭陵》:“蘭陵古道一天晴,山色青青馬首迎。美酒臨觴懷李白,雄文佩筆訪荀卿。村村雞犬同豳國,戶戶絃歌近武城。停轡觀風民物好,與農閒話勸春耕”。
正月初五這天,山東局書記、山東軍區司令員劉一民風塵僕僕地從大店趕來蘭陵,看望他的心頭肉、刀尖子特戰部隊。
王老虎的特戰一中隊已經趕到了蘭陵,至此,除了劉斌的狙擊三中隊留在魯中休整外,特戰司令部下轄各特戰中隊、狙擊中隊全部在蘭陵聚齊。
蘭陵這地方,在臨沂保衛戰、臺兒莊大戰後被日偽軍佔領。兇殘的日軍糟蹋這文化鼎盛之地,竟然把戰馬栓進了沂州府四才子之首、進士、書法家王思衍的書房,72歲的老先生一氣之下懸樑自盡。
日軍佔領後,蘭陵一帶拉起了許多游擊隊。這些游擊隊,有的是真抗日,又的是借抗日拉糧派款。蘭陵的老百姓編了個歌謠,唱的就是他們:“天昏昏,地昏昏,遍地出了‘抗日軍’,日本鬼子他不打,專門踢蹬莊戶孫。聽說鬼子要出動,一拉拉到西山根。有人要問幹什麼,他們說去接南軍。”
現在好了,八路軍來了,古鎮蘭陵成了根據地,鎮子裡又飄起了久違的美酒香味。
第一0二七章 蘭陵古鎮(續)
一民趕到蘭陵後,和特戰大隊、狙擊大隊的戰士們一起包呵頓餃子,算是和戰士們一起過年了。
晚上,八路軍山東軍區文工團在蘭陵鎮進行了慰問演出。
蘭陵古鎮文風鼎盛,鎮子裡就有大戲院。除了特戰司令部的幹部戰士們外,新成立的蒼山縣政府和蒼山獨立團的幹部戰士也奉命趕到,蘭陵鎮的老鄉們也都板著凳子來看了,小孩們騎在大人的肩上、坐在戲院圍牆的牆頭上,流著鼻子條,興高采烈地看演出。鎮子裡做小生意的鄉親們把生意攤子支到了戲園子裡,五香花生、煎餅盒子、糖果的叫賣聲開場前不停地響起。
劉一民坐在臺下正中間,李凌風、王同生、王老虎和特戰二中隊隊長趙勇剛、三中隊隊長趙治宇、狙擊一中隊隊長李水牛、狙擊二中隊隊長王尚武分坐在劉一民身邊。
除了上哨的戰士,特戰司令部戰士們每人胸前都彆著一朵顫巍巍的紅絹花。看戲的老鄉們雖然不知道這隻部隊就是令小鬼子魂飛膽喪的特戰隊,但是也明白這支部隊立大功了。
此時,劉一民的心情極好,特別的好。想想吧,軍事上大勝,小鬼子被揍的暈頭暈腦的,暫時間不可能對山東根據地發動大規模掃蕩了;經濟上也是大勝,王老虎端了正金銀行泰安辦事處,李凌風端了徐州日軍憲兵司令部的秘密金庫。那可是黃燦燦的金條、金磚啊,能辦多少大事啊!
心情大好的劉一民,臉上一直是笑眯眯的。
大幕拉開了,山東文聯主席、山東軍區文工團長趙小曼身穿灰色軍裝,俏生生地站在舞臺中間用黃鸝一樣的聲音脆生生的說道:“親愛的戰友們,這次慰問演出前,我們尊敬的劉一民司令員親筆為戰友們撰寫了散文《誰是真正的英雄》。請聽散文朗誦《誰是真正的英雄》,作者:劉一民。朗誦:趙小曼。”
劉一民這篇《誰是真正的英雄》,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記述了教導師北上抗日以來特戰大隊、狙擊大隊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用鮮活生動的語言勾勒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特戰英雄形象。不要說文中記述的戰士們了,就是李凌風、王同生、王老虎都聽得臉都紅了一個個大姑娘一樣,低著頭一聲不吭。
由於看戲的老鄉們多,趙小曼朗誦前專門把人名都改了,涉及的各中隊、小隊一律以某部代替。
趙小曼朗誦完,劉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