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開始準備對犧盟會和新軍動手了。原因很簡單,犧盟會在陝西十幾個縣都搞了民選縣長,由犧盟會成員擔任。
劉一民和閻錫山古賢長談後,對閻錫山震動很大,晉綏軍前一段時間也確實打的不錯。但是,閻錫山是標準的土皇帝,八路軍在山西建立根據地,而且這根據地越來越大,大的讓閻錫山睡覺都做噩夢。
此時,山西的犧盟會員已達到60萬人,新軍也就是決死縱隊已經發展到50個團、四、五萬人,佔了閻錫山150個團的三分之一。這個數字讓閻錫山吃飯不香、睡覺不甜。
共產黨的抗戰政策是減租減息、合理負擔,觸動了一些地主的利益。這些人就經常找晉綏軍告狀,說什麼“八路軍吃糧不付現金”,犧盟會的縣長、區長“厚待八路軍,外待中央軍”等言論,阻撓破壞合理負擔。晉綏軍當然是支援地主豪紳了,這些人就開始帶頭鬧事,拒絕繳納應繳糧款。一些縣的犧盟會沒辦法,就把帶頭抗拒繳納應繳糧款的地主豪紳抓起來。這下,捅馬蜂窩了,可額昂閻錫山抓到證據了。加上國民黨加快落實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政策步伐,不斷催促閻錫山限制共產黨、八路軍在山西的發展,閻錫山就又念起了生存是目的、抗戰是手段的歪經,開始罷免犧盟會選出的縣長,讓晉綏軍的師長兼專員、團長兼縣長了,並且組織國民黨員、三青團員在各縣城、集鎮牆上貼標語,宣揚“一個領袖、一個主義、一個政府、一支軍隊、擁護蔣委員長”。
閻錫山要奪取犧盟會建立的縣、區政權,犧盟會在八路軍支援下要保衛政權,衝突不可避免。這一點,劉一民遠在山東不知道,山西的國共雙方都看得很清楚。彭老總就說:“天要下雨了,快準備雨傘。”
蔣介石發動對陝西的進攻前,就有讓閻錫山在山西動手、牽制山西八路軍的命令。但是,閻錫山膽小,他怕自己不是八路軍的對手。直到得到劉一民的參謀長曾中生殉國和林彪、聶榮臻率部在遼西地區和鬼子作戰的訊息,閻錫山再也抑制不住奪取新軍領導權的心思了,決心渾水摸魚一把。
閻錫山是這樣想的,劉一民的部隊是能打,但再能打也不可能是日本人成群的飛機、軍艦和坦克、大炮的對手的。別看劉一民又是攻石門又是攻青島,那是他擋不住日軍的攻勢不得不劍走偏鋒。小鬼子都把山東地面佔完了,他去攻石門和青島又石門用?到頭來還不是乖乖地撤離麼?有種他留下來和鬼子死拼一場。那樣的話,估計他和曾中生的下場差不多。
閻錫山已經決定動手了,但他人老成精,要看看山西的八路軍有什麼動靜。直到八路軍回援陝西部隊渡過了黃河,閻錫山才迫不及待地下達了行動命令。
晉西事變在比歷史上晚了整整半個多月之後,終於爆發了。
閻錫山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解決山西新軍和犧盟會,把新軍徹底納入晉綏軍控制之中,壯大自己的實力。
和歷史上一模一樣,閻錫山命令決死二縱隊司令員韓鈞向日軍發起進攻。這個時候都到什麼時候了,想不多長個心眼都不行。韓鈞一眼就看出閻錫山沒安好心,他是要把決死二縱隊置於日軍和晉綏軍的夾擊之中,斷然拒絕執行閻錫山的命令。閻錫山當即宣佈決死第二縱隊為“叛軍”,下令“討伐”,以6個軍的兵力,向隰縣、孝義一帶的新軍攻擊,又命令孫楚部在晉東南、晉中攻擊決死第一縱隊、第三縱隊,命令趙承綬進攻晉西北決死隊和一一五師部隊。
短短兩天時間,閻錫山的晉綏軍就從晉西到晉東南、晉西北掀起了滔天巨*,不僅將決死二縱隊差一點消滅,還襲擊晉西的八路軍後方醫院,慘殺隰縣等6個縣的政府、犧盟會幹部及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傷病員千餘人。閻軍還在晉東南殺害600多名八路軍和決死隊戰士,綁架一千多地方幹部,摧毀了沁水、陽城、晉城、浮山、長治等抗日政權。
第九九五章 狂瀾(續)
關心中國抗戰的人誰都想不到,蔣介石會在這個時候在陝西、山西發動大規模進攻。駐重慶的外國記者紛紛向國內發回報道,標題幾乎是千篇一律:“中國爆發內戰”
戰事一起,在重慶的宋慶齡就與何香凝、柳亞子、彭澤民聯名致函蔣介石及國民黨中央,憤怒譴責國民黨在國難當頭打內戰。由宋慶齡1938年1月在香港創立的“保衛中國同盟”公開發表宣告,反對內戰,呼籲國共雙方停止交火,透過談判解決爭端,團結抗日。大後方的民主人士如張瀾、李濟深等,紛紛呼籲制止內戰,槍口一致對外。就連李宗仁、白崇禧都認為此時進攻陝西只能讓日軍得利、損耗中國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