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五國聯合對日作戰計劃。並請馬格魯德把中國的提議轉告羅斯福。
在這兩次會議上,蔣介石非常認真的告訴英美荷大使和武官,說從目前戰場形勢看,日軍一定會奪取新加坡和香港,請英美荷三國東南亞駐軍及早部署。結果,到了這個時候,蔣介石才知道,英美荷三國早就揹著中國召開過聯合軍事會議。制定有聯合作戰計劃口氣得蔣介石回到官邸後,恨恨地對宋美齡說西方列強都不是好東西,從來就沒把中國放到眼裡。和這些不講信譽的洋人打交道。得多長個心眼,一不留神就會被他們出賣。
還不錯,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都是這個時代的政治巨人,而且東南亞的險惡形勢在那裡放著,他們不得不迅速對中國的提議寄予回應。
羅斯福總統16日覆電蔣介石,建議蔣介石於12月17日在重慶召集美、英、中、蘇、荷聯合軍事會議,交換情報,討論東亞地區各國陸海軍聯合軍事行動,並於12月20日把會議結果告訴各國政府。
羅斯福在電報中還說,他已經於英國首相丘吉爾商定。在蔣介石召開重慶聯合軍事會議的同時,由英國在新加坡召開英、美、中、荷聯合軍事會議,制定南部地區作戰計劃。請斯大林先生在莫斯科召集美中及英國軍官開會,由斯大林先生將戰局及其對北部區域之見地,詳告羅斯福。
羅斯福支援中國提議,邱吉爾贊成中國提議。蘇聯囿於不能再陷入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暫時不能對日宣戰,不便派代表來重慶參加聯合軍事會議,但斯大林在覆電中說的清楚:“蘇聯現雖負對德抗戰的主要任務,蘇聯的勝利即系英、美、中國對軸心集團的共同勝利。本人認為蘇聯目前不宜將力量分散於遠東”。
有了羅斯福、丘吉爾的支援,蔣介石就認真安排召開重慶聯合軍事會議的事宜。中國政府派出參謀總長何應欽為出席重慶聯合軍事會議的總代表、軍令部部長徐永昌、主任商震副之。
到了12月23日上午,何應欽、韋維爾、勃蘭特及英美駐華軍事代表團團員等在重慶召開非正式會議,討論會議內容,同時討論中國代表徐永昌起草的五國協同作戰總方略。
下午4時,中、英、美、澳等國軍事會議在重慶正式召開。
此時,日軍在東南亞攻勢如潮,會議的效率自然就高了。主持會議的蔣介石,參加會議的各國軍事代表,心思全部集中在如何打敗日本侵略者上面,很快就形成了六點決議,由蔣介石電告羅斯福。
與此同時,中英美三國還在新加坡、華盛頓先後召開了聯合會議,協調行動。
美中不足的是,12月底中英美在華盛頓召開的聯合會議把納粹德國確定為主要敵人,把歐洲戰場確定為主要戰場,決定採取‘先歐後亞’的戰略步驟。
這次會議後,羅斯福提議將亞洲太平洋戰場劃分為中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四個戰區,建議由蔣介石組織成立盟國中國戰區。
1942年1月1日,對德意日宣戰的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宣言,宣佈對軸心國聯合作戰,任何一國絕不單獨與軸心國單獨媾和。至此,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就在這個簽字儀式上,羅斯福正式宣佈成立中國戰區,蔣介石承允出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指揮現在及將來在該區作戰之陸空軍對德意日作戰。中國戰區所轄區域包括越南、泰國及將來可為同盟國所控制之區域在內。英美派代表參加中國戰區指揮部。
這下,重慶大後方的蔣介石高興了,認為讓他出任中國戰區統帥,是“西方人士對於任何亞洲人物從來未有之最高尊崇及最深信任”,並得意地對何應欽等人說:“出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之後,越南、泰國亦劃入本區內。國家之聲譽及地位,實為有史以來空前未有之提高”。
重慶各界也奔走相告,因為由於中國戰區的設立,偏僻的山城一躍而成為世界性的大都會了。
投桃報李的蔣介石,敦請羅斯福總統委派一位熟知中國情況的將領來華擔任中國戰區統帥部參謀長。羅斯福、馬歇爾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派曾經四次赴華的史迪威任中國戰區參謀長,任務是監督美國援華物資之支配與使用;指揮在華美軍及蔣介石撥交之中國軍隊;參加在中國召開之國際會議,並擔任同盟軍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之參謀長;控制在中國境內之滇緬公路;改善美國對中國政府援助的效果,以便進行戰爭,幫助提高中國防軍的戰鬥效能。
史迪威的頭銜除了中國戰區最高司令參謀長外,隨著英美軍隊在東南亞的潰敗,後來到1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