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目標是從蒙古撤回來的日軍第五軍、第六軍主力。一旦發現日軍回撤部隊,我軍將立即撲上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之。這仗一打,可能就演變成大戰了。我們可能能一舉全殲第六軍主力或第五軍主力,甚至是把兩個軍的小鬼子一鍋燴了。如果此戰勝利結束,關東軍對我軍的優勢就將大大減小。甚至沒有優勢。接下來,我軍將圍著長春運動,甚至跨過鴨綠江去收拾朝鮮軍。一切以敵情變化再做決定。”
劉一民說完後徵詢大家意見。結果幾個人都表示避開堅城長春,在野外殲敵最好。
劉一民接著開始分工:“陳政委和富春同志、項英同志、彭真同志坐鎮瀋陽,守住後方。我和羅政委、葉參謀長、蔡主任率領部隊作戰。你們放心,遼東地面有遼東指揮部的趙山、許世友守著,遼西方面除了山海關的陳士渠,還有劉建立率領的二縱、六縱和符竹庭的錦州警備區,吉林方向有王南湖和唐亮的十二縱隊,遼寧是安全的。你們在做好組建政權、恢復生產的同時,死死的抓住三件事,一是軍火。二是糧草,三是後備兵員訓練。只要這三樣抓住了,我們就必勝無疑。”
陳雲、李富春、彭真雖然都不是軍事幹部,但一理通百理通,他們也知道日軍大規模機群趕回來後再去圍攻長春是下策。特別是陳雲,歷史上他在南滿根據地堅持鬥爭。沒有撤離南滿,使東北我軍實現了南滿、北滿遙相呼應,一打一拉,配合北滿主力扭轉了我軍在東北的被動局面。
李富春提出是不是應該疏散瀋陽、大連城市人口,避免遭受重大損失。
彭真張口就說:“往哪裡疏散?我們又不知道日機什麼時候來轟炸,總不能把瀋陽、大連變成空城、死城吧?說到底,只能是把戰火引向日軍佔領區,那樣最好!”
這都是對敵鬥爭經驗總結出來的,也都是大實話。
陳雲就問劉一民什麼時候行動,劉一民說是等部隊運動到位就行動。這兩天他還要見見兵工廠的同志們,見見編練司令部的同志們、見見鐵道兵司令部的同志們。
幾個人正在說呢,包瑞德上校就興沖沖地跑來了,一進門就大喊:“親愛的劉,收到回電了!”
劉一民的反應很平靜,接過包瑞德上校手裡的幾份電報翻了一下,有馬歇爾將軍的電報,有尼米茲上將的電報,還有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的,內容都是一個,感謝劉一民提醒,請劉一民分析下一步日本海軍的攻擊方向。
看完電報,劉一民對包瑞德說:“這個問題不難,我可以從日軍的態勢中準確判斷出日本海軍的下一步攻擊方向。但是,有兩個條件,一個是等消滅日本海軍主力後,我軍要求美國海軍運送並配合我軍登陸日本本土。第二個是請美國政府派高階別的軍方代表、商務部官員來瀋陽談判,進一步洽談兩軍合作和東北與美國的合作問題。我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希望不被美國政府歧視,能夠得到美國的大力援助。要知道,僅僅是一個第20航空隊是不夠的,關東軍和偽滿軍加起來,上百萬精銳呢,僅僅是一個第20航空隊,很可能在和日軍航空隊對抗中落敗。而且,與英國、蘇聯等國從美國得到的援助相比,抗擊百萬日軍精銳的我軍竟然得不到美國援助,這是不可思議的,也是對為抗戰付出了極大犧牲的我軍的不公平!”。
蔡中一聽心裡就笑開了,覺得劉一民又開始敲竹槓了,而且是敲竹槓敲到美國人頭上了!
劉一民沒有想要敲美國人的竹槓,來一個第20航空隊,他已經很滿意了。但是這個時候美國佬有求於自己,得把自己的要求說出來不是?想想都是在抗戰,都是在抵抗法西斯侵略,美國人給英國、蘇聯提供了那麼多的的援助,給中國的本來就少,還被蔣介石霸著,我軍一點都得不到,這不是扯淡麼!
包瑞德聽完反應後,再一次驚訝得長大了嘴,不知道說什麼好!
劉一民笑著對包瑞德說到:“包瑞德上校,你別這麼吃驚,我不是趁機要挾,我只是敘述一個事實,那就是我黨我軍理應得到美國的支援和援助。你放心,我們是真誠合作、並肩作戰的盟軍,美軍的行動也理應得到我軍的支援。我只是青你把我們的要求如實的向羅斯福總統、馬歇爾將軍報告。”
包瑞德保證說我一定會如實報告的。
劉一民這才說到:“從目前態勢看,日本海軍下一步將繼續向澳大利亞方向進攻,具體攻擊目標應該是圖拉吉和新幾內亞東部的莫爾比茲港。這是因為日軍沒有兵力佔領澳大利亞,他們只能切斷澳大利亞與珍珠港的聯絡。再接下來,很可能由於美軍轟炸日本,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