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8部分

但是看了俞濟時報告的傷亡數字後,張治中改變了主意,他記得劉一民說的很清楚,最重要的是要保證精銳部隊能夠不損失或少損失,為以後長期抗戰儲存骨幹部隊力量。只要把南京市民和工廠物資轉移走,任務就徹底完成。萬不可逞能死拼硬打,那樣就中了日寇的奸計,不但有可能讓日軍飛機大炮把古都南京打爛,還有可能讓大部分部隊陷入重圍,造成重大損失。

把劉一民的話和他推演時的情況仔細對照一遍,張治中在果斷下令74軍、教導總隊提前轉移過江的同時,命令87師、88師連夜運動至雨花臺一線的側翼,配合蕭山令三個團的憲兵部隊,準備在雨花臺附近給敵第六師團先頭部隊迎頭痛擊後再撤退。留103師、112師堅守南京城,與敵進行短暫巷戰後撤退,其餘部隊一律連夜沿浮橋過江,轉移至有利位置,迅速整補。

只所以留103師和112師在南京與敵巷戰,主要考慮103師雖屬黔軍改編而來,但現在建制完整,兵員基本充足。而112師是東北軍部隊,自江陰撤退回來後,士氣高昂,可以一戰。再一個從私心上說,張治中也不願意讓中央軍嫡系部隊死守孤城,那樣,會挨委員長罵的。

本來,想通了的張治中已準備全軍連夜撤離南京,向蔣介石彙報後,等了很久,才等來一封電報:“我軍新勝,當再接再厲。主力可過江,但南京系我國首都,先總理陵寢所在,萬不能就此倉皇撤退。務必在南京城下再殲敵一部,方可撤退。否則,無以對國人,無以對先總理在天之靈。”

張治中無奈,徵詢各部意見,不料許多部隊紛紛請戰,有的甚至提出與南京共存亡。張治中心想,怎麼都是榆木疙瘩腦袋呢?為什麼就不明白共產黨那一套戰法呢?與南京共存忙豈不是正中日軍下懷麼?

雖然道理是那樣,但張治中還是按照蔣介石的電報的意思調整部署,將主力撤過江,留一部分部隊在南京與敵稍作周旋,然後再行撤離。

南京城此時已是一座空城,市民和工廠早已撤退,只剩下留守部隊。張治中調整部署後,各部隊連夜行動,迅速過江撤退。由於提前在浦口搭建了浮橋,加上輪船,部隊撤離的…有條。

主力撤退後,張治中連夜視察了留守南京的戴之奇103師的通濟門、武定門、光華門、中山門陣地,接著又視察了霍守義112師和平門、玄武門、太平門陣地,勉勵他們奮勇殺敵,務必在南京城內與敵巷戰一天,待88師、87師痛擊敵敵六師團先頭部隊得手後,與堅守紫金山的教導總隊二旅三團一起撤退。

三個人又認真研究了守城巷戰戰術,張治中要求部隊堅決不與敵死拼,而是牢牢守住一個“纏”字,大打劉一民所說的城市游擊戰,充分利用南京城堅固的房屋、工事、供水管道,與敵纏鬥。原則是積極主動出擊,讓敵人進了南京城後,到處捱打,摸不清我軍虛實,不敢快速前進。只要堅守到晚上,等88師、87師撤退後就可迅速撤退。

為了便於指揮,張治中指定霍守義為守城指揮官,戴之奇為副指揮官,統一指揮兩師行動,並讓他們立即與88師、87師和教導總隊二旅三團建立聯絡。

103師代師長戴之奇提出部隊裝備太差,請總指揮補充一些自動火器和手榴彈,炸藥包。112師師長霍守義也提出需要補充彈藥。

這一說提醒了張治中,既然主力撤走了,僅憑這兩個師是守不住城門的,與其這樣,不如讓工兵在城門口埋設足夠的炸藥,關鍵時候引爆,既可以大量殺傷敵人,又能掩護部隊從容撤退。

想想劉一民打仗,從來都是大炮、機槍、手榴彈、地雷、炸藥包齊上陣,把敵人炸得暈暈乎乎,張治中馬上命令總部工兵團連夜在幾個城門和市內主幹道上埋設炸藥,讓戴之奇和霍守義派小部隊專門負責配合工兵引爆,讓日本鬼子嚐嚐坐飛機的滋味。

至於兩個師要求補充的武器彈藥,更沒有問題,敞開供應。

安排妥當後,張治中握著霍守義和戴之奇的手說:“二位老弟,這南京城已是空城,我軍並無必要堅守,只要我們將主力運動到合適位置,就可以對日軍起到威懾作用,在戰略上保持主動。因此,二位不要戀戰。特別是日軍攻來時,城牆一線打退敵人第一波進攻後,部隊要撤下來,不能做敵人飛機大炮的靶子。你們放心打,南京這麼大,如果獨立自主打巷戰的話,堅守幾天都沒問題。但是,我不允許你們那麼做。我要的是在南京打擊一下日軍的囂張氣焰,然後就在晚上迅速撤出。我本人會一直在江對岸浮橋邊等候,一直等到你們撤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