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共產黨已經表明願意接受國民政府領導,紅軍也願意改編為國民**軍,談判的前提問題已經解決,再輕言開戰已經不是不明智的問題,而是喪失人心、背內戰惡名的問題。作為一國政府和一國領袖,絕對不能做這種失民心、背惡名的事情。別說不一定能打贏,就是打贏了,政治上的損失也太大,以後何以號令全國?
意見進一步統一後,張群整理了上午談判情況,將葉劍英的話原封不動地轉報南京,最後張群在電報稿上寫道:“委員長:從上午與周恩來等人談判情況看,共產黨團結抗日的誠意不容懷疑。為了抗日,對方已放棄其建立蘇維埃政權的主張,願意接受國民政府和委員長領導,紅軍也願意改編為國民**軍。在此情況下,我們已經失去了繼續圍剿的前提。再要打,國人會認為政府背信棄義、一味內戰,請委員長三思。再者,據群等在陝西觀察,共產黨搞的土改和在江西的土地政策大為不同,基本上以人人有地種為精神,亦沒有發生因土改而血腥鎮壓地主士紳的事情。群親自與分地農民交談,對方雖系無知愚民,但保衛其土地的決心極為堅決,聲言國軍如進攻陝西,不惜參加紅軍保衛其土地。這說明,今日紅軍已不同於往日紅軍,至少其兵源極為充足。國軍再打陝西,就是與整個陝西人作戰,而不單單是與紅軍作戰。其結局、其後果,群不敢再想。另外,群等在陝西還發現,紅軍在大規模實施屯墾,開發荒地,此舉極為高明,據說,共產黨提出的口號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要在明年實現全軍口糧自給自足,不給人民增加負擔。這些措施,必將贏得陝西民眾大力支援。紅軍戰力也提升很快,據文白、辭修觀察,在西安的劉一民七軍團直屬部隊,就有炮兵團、重機槍團、騎兵團、工兵團、輜重團、警衛團,該七軍團另有紅11師、12師、13師三個主力師和獨一師、獨二師、獨三師、獨四師共七個步兵戰鬥師,兵員大多為俘虜國軍之桂軍、湘軍、薛嶽部、胡宗南部精壯士兵,兵種設定較國軍優良、合理,所用武器全部是繳獲我軍精銳之裝備,該部不但兵力雄厚,戰術素質優良,而且士兵著裝整齊,軍容威嚴,士氣高昂,其戰力實不可小覷。我軍除飛機一項,對上劉一民的七軍團,再無優勢可言。綜上所述,群與仲輝、文白、辭修共議,懇請委員長批准,停止作戰準備,誠心誠意與共產黨談判,共謀抗日大業。若委員長決意開戰,群不才,不願再背內戰惡名,請委員長准許群辭去所任各職,回四川養老。叩首再拜,伏望委員長恩准。”
寫完後,張群也不讓其他人再看,直接叫機要人員發往南京,自己一身輕鬆,去與邵力子喝茶聊天,坐等南京回電。
劉一民和羅榮桓回到軍團部後,立即帶上曾中生,去向毛澤東、朱德、劉伯承彙報詳細作戰計劃,得到批准後,就返回了軍團部,立即命令成立河防指揮部,由獨三師師長張洪濤任司令員,劉志丹任政委,統一指揮獨三師、紅二十七軍,任務是阻擊、遲滯晉綏軍可能發動的渡河突襲;命令成立潼關前線指揮部,由獨二師師長洪超遠任司令員,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任政委,紅二十五軍副軍長徐海東任參謀長,統一指揮獨二師、紅二十五軍,負責阻擊、遲滯潼關方向中央軍進攻,以渭南為最後陣地,務必堅守到主力趕回;命令黃蘇、蔡中立即率炮兵團、重機槍團、工兵團、騎兵團、警衛團趕往寶雞與已經秘密抵達寶雞的11師和堅守寶雞的獨四師匯合;命令獨一師留小部隊控制漢中,主力迅速北上天水,與李清率領的13師匯合;命令在平涼、固原的12師,立即將部隊收攏至平涼,做南下夾擊馬家軍主力準備。西安警備任務交輜重團和軍委幹部團、保衛團負責,輜重團由劉伯承總參謀長直接指揮。
部署完成後,劉一民給已經進入山西的特戰大隊長李凌風發報,準備執行戰鬥計劃,炸癱同蒲鐵路;命令潛入洛陽的王老虎,準備攻擊洛陽機場。
爾後,劉一民、羅榮桓以陝西省軍區名義,命令渭南地區、西安地區和陝北地區的紅軍土改工作隊,迅速發動群眾,實施堅壁清野,不能讓中央軍和晉綏軍搶走一粒糧食、喝上一口井水。
命令下達後,整個陝西就進入了臨戰狀態,戰爭的陰雲密佈在每一個剛剛收穫了土改果實的農民們的心頭。到處都在掩埋糧食,填埋水井。
令劉一民和羅榮桓沒有想到的是,各地的民兵隊伍突然之間就膨脹壯大,翻身的農民們再也不願意失去土地,青壯年都拿起了紅纓槍和大刀,加入到各村的民兵隊,自動承擔起護村和支前任務。
等了一夜,也沒有等到南京回電。一大早,張群、邵力子、張治中、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