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下定決心,既然已經準備好了,無論如何要打。現在不打,等紅匪在陝西站穩腳跟,那打起來就更費事了。
只是這怎麼打,還需要認真研究,總之,不能讓中央軍損失過大。還是老辦法,讓川軍和馬家軍打頭陣,閻錫山的晉綏軍作奇兵,中央軍跟在後面做突擊力量。如果川軍和馬家軍建功,那中央軍、晉綏軍就迅速出擊,徹底摧垮紅匪。如果川軍和馬家軍倒黴,中央軍就控制防線,用圍困的辦法,困死紅匪。
想想又不對,如果中央軍不積極進攻,靠川軍和馬家軍能起什麼作用?那還不如不打呢!中央軍損失就損失吧,軍隊就是用來打仗的,不打硬仗的部隊永遠都不可能變為精銳。如果打敗了,大不了自己再下野回溪口老家麼!再說,這百萬大軍齊動,紅匪哪裡有那麼大的胃口麼!自己千萬別讓一個鬍子都沒有長齊的年輕人給嚇住了。
再說,可以邊談邊打,邊打邊談麼!打得贏就堅決打,打不贏再談麼。
蔣介石拿定主意後,就讓晏道剛給張群發電:“絕密,繼續談判,10日後尋找藉口終止談判,撤回洛陽。”
張群接到電報後,嘆了口氣,帶著邵力子、張治中、陳誠步入了談判會場。
雙方坐定後,張群率先發言:“恩來先生,貴方昨日所提交換戰俘一事,我方原則同意。我們是否可以直接進入正題,就交換戰俘一事進行磋商?”
張群這樣一說,劉一民心裡就跳了一下,蔣介石還是要打。不然張群不會率先提議談交換俘虜的,他應該繼續提服從中央領導、整編軍隊才對。那是大問題,是談判的核心。只要核心問題確定,交換戰俘就不成問題。自己昨天之所以建議周副主席先談交換戰俘,目的是談成一個問題就向外界公佈一個成果,逼蔣停止內戰。想不到蔣介石如此頑固,非要把紅軍徹底剿滅才行!
想想蔣介石無視大敵壓境,一心剿共,劉一民就有一種失敗感,昨天的努力算是白費了,看來這蔣光頭不被人活捉,是不會輕易和談的。
劉一民正在想的時候,周恩來已經開始發言了。
周恩來提出用胡宗南交換方誌敏、劉疇西,張群認為以一個人換兩個不行,必須是一個換一個,雙方必須對等。最後妥協的結果是以第一師被俘的排以上軍官交換被俘的紅軍幹部,一人換一人,共交換376人。雙方約定在潼關交換。
一上午時間,就在雙方你來我往的爭辯中結束,總算是有了一個小成果。
走出五間廳後,劉一民直接就對周恩來說:“報告周副主席,這談判我和羅政委不能再參加了,請中央再派幹部參加,我們要回部隊。”
周恩來問:“是不是感覺蔣介石還要打?”
劉一民回答說:“是。張群率先提議交換俘虜,讓我覺得他是想多少得撈一把,有點成果。我想,下午他們就會重新和我們扯皮,拖延時間。”
周恩來思考了一下,說道:“蔣介石一貫反動,不打疼他他是不會老實的。我馬上向主席他們報告,你們回去準備作戰,記住,作戰部署要細緻細緻再細緻,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
劉一民向周副主席敬禮後,就和羅榮桓兩個打馬就回軍團部去了。
下午談判開始後,周恩來就向張群通報,由於劉一民同志、羅榮桓同志另有任務,我黨更換談判代表,由葉劍英同志、董必武同志接替他們兩個的工作。然後就把葉劍英和董必武向國民黨談判代表作了介紹。
張群一聽換人,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上午委座發來的電報,看來這共產黨的嗅覺不是一般的靈敏,劉一民和羅榮桓確實另有任務,怕是回去部署作戰去了。委座啊委座,恐怕你怎麼都想不到你遇到的對手是這樣敏銳狡猾,你那邊沒動,這邊就已經張好羅網了,你不聽人勸,等著吃虧吧!
張群想歸想,談判還得進行不是?理了一下思路,張群就開口子道:“恩來先生,上午我們的談判富有成效,對交換戰俘一事達成了共識。不過,有一點我要提醒貴方,在談判沒有最後達成協議前,請貴方不要隨意向外發布訊息。早上我聽收音機,貴方已經公佈我們雙方形成現在是團結抗日的時候了的共識。中午休息時,又聽到貴方公佈雙方達成交換戰俘共識的廣播。這不好,在談判結束前就這樣一條一條公佈,容易造成誤解,讓我們幾個代表很被動。”
周恩來心道,果不出所料,開始扯皮了。就針鋒相對地說:“嶽軍先生的話我不能同意。國共談判,關乎中國的前途命運,舉國上下,萬眾矚目。及時披露談判進展,可以鼓舞全國人民團結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