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隋曉峰拿起電話一聽,是駐紮在束鹿縣城的鬼子聯隊部打來的,詢問有情況沒有。
隋曉峰忙用熊本口音報告說一切正常,中隊長去找鐵路守備隊的小隊長商量防務去了,士兵們都處於警戒狀態。
鬼子聯隊部馬上命令立即通知山木中隊長,部隊全部進入陣地,嚴防支那軍隊偷襲。
隋曉峰連說幾聲哈伊,放下了電話,隨即向雷鳴報告了鬼子聯隊部電話的內容。
雷鳴原來就想著這次恐怕要大打一下,不可能很順利的,聽了隋曉峰的報告,越發警惕起來。立即命令工兵營在辛集東西兩側的鐵路上埋設炸藥包,在辛集鎮東西兩側兩千米處密佈地雷。特別是反坦克雷,要埋在最前面。反步兵雷要埋在普通地雷和土地雷中間,地雷要做技術處理,防止鬼子起雷。然後又命令教十二團向西、新四團向東構築阻擊陣地。阻擊陣地必須按照我軍訓練剛要要求的標準執行,確保大縱深、網狀配置。
安排完部隊佈防,雷鳴又給李凌風和隨特戰隊行動的政委王南湖、參謀長曹勝利發報,通報了鬼子電話情況,提醒李凌風鬼子已經有所防備,一定要細心。
辛集距離新壘頭村不遠,也就十幾里路程,沿途遇到幾支鬼子的小巡邏隊,都被特戰大隊順手牽羊給收拾了,繳獲了四輛裝甲車、十二輛摩托車。鬼子的屍體也被特戰大隊順手丟在了路邊的麥田裡。
這新壘頭村在唐朝叫“唐尹集”,後改為“唐尹店”,都是唐玄宗命名的。由於該村地勢低窪,緊靠滹沱河,經常遭水災。後來,村民們只好南移,將村子壘建在一個名叫“老龍頭”的土丘上,村名也改為新壘頭。
這裡是束鹿到深澤公路和滄石路的交匯點,自然也是鬼子防守的要點,也住有鬼子一箇中隊。主要任務是保證交通線安全,向前線運送補給,嚴防冀中我軍突圍。
駐守新壘頭的鬼子中隊長剛剛接到聯隊部電令,慌忙集合部隊,帶足彈藥,向陣地趕去。邊跑心裡邊罵,指揮部這幫傢伙,習慣於指手劃腳。這裡安安靜靜的,連個支那軍人的影子都看不見,上什麼陣地麼!
日軍中隊長都是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又經過實戰磨練,軍事素質都很過硬。這中隊長心裡罵歸罵,還是不折不扣地執行了命令,率領全中隊進入了陣地,嚴陣以待。
日軍剛進入陣地,觀察哨就發現公路北邊似乎有動靜。鬼子中隊長心裡咯噔一聲,難道自己的防線真的是支那部隊的突圍點麼?這個中隊長很狡猾,命令部隊嚴格隱蔽,沒有命令不得開槍。自己也趴在機槍陣地旁邊,仔細地觀察對面的動靜。
第二九二章 冀中大突圍(二)
日軍觀察哨發現的動靜。確實是部隊行動發出的動靜。不過,這不是冀中我軍行動發出的動靜,而是屬於國軍雜牌軍各派系委任的地方武裝弄出來的動靜。
日軍大掃蕩開始後,無極、藁城、晉縣之間的範子俠部、喬明禮部,束鹿、武強的段海州部,滏陽河東的史省三部,武邑、冀縣之間的趙雲祥部,全部被圈進了包圍圈中。這些部隊沒有統一領導,也沒有統一的作戰計劃,戰鬥力又極低。平日裡打著抗日旗號,忙著擴軍籌糧籌餉,這日軍一大舉圍剿,部隊就亂了套,被日軍打得雞飛狗跳的。
日軍採取的重兵向心碾壓戰術,讓這些地方勢力武裝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只能是東跑西躲。但跑來跑去,就是跑不出日軍的包圍圈。越跑隊伍損失越大,史省三的抗日救國軍,就在日軍的重壓下被徹底打散了。
劉一民的到來讓很多人的命運都發生了變化。這史省三的抗日救國軍,起源於清代著名才子紀曉嵐的後裔紀孟寬、紀根同父子組織的“鐵血救國團”。“七七事變”後,紀孟寬、紀根同父子聯絡附近村莊幾十名村民。組成“抗日一支隊”,後改稱“鐵血救國團”。隊伍發展壯大後,紀孟寬、紀根同父子大權旁落,被史省三竊取了司令高位。這史省三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令第一聯隊長周朝貴將紀孟寬父子殘酷殺害在河間大漢一帶,徹底控制了部隊領導權。歷史上,史省三後來被河北省主席鹿鍾麟改編為第六路軍,於11月在棗強一帶被日軍擊潰,大部潰散,小部後來當了漢奸。這個時候,日軍提前發動大規模重兵圍剿,史省三部早早就被擊潰,除了死了的和被俘的,大部分逃散,小部分做了漢奸。
這些人中,範子俠歷史上是著名烈士。他是江蘇豐縣人,中學畢業後到東北軍隨營學校學習,在東北軍擔任過團長。九一八事變後,因不滿蔣介石不抵抗政策憤然辭職。到張家口參加察綏抗日同盟軍,任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