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趕緊跑吧。也不騎馬了,大衣也扔了。帶著幾個衛士在潰兵裹挾下。向來路跑去。

晚了,現在再跑已經是晚了。四周都響起了衝鋒號。左側、右側、後路。全部是穿著灰色服裝的紅匪,端著槍,邊衝鋒邊射擊,向公路上壓了過來。

林秀生驚慌失措,不知道為什麼自己這麼倒黴,出門遇上紅匪。早知道是這樣,剛才撤退該多好啊!晚了,晚了。自己該怎麼辦呢?想想侯司令說的被紅匪抓住就會被扒皮的,林秀生就冷汗直流。再想想自己跟著侯之擔做的孽,就覺得骨頭都軟了。罷了,罷了,下一輩子再說吧!

最後看了一眼紛紛舉手投降的部下,林秀生把手槍指向了自己的太陽*,臨開槍的時候,又想起了那段花燈詞,就隨嘴哼了起來:“正月裡來正月正,主家請我還願燈。不唱燈來不知情,提起燈來有根生。唐朝年間興唱戲,宋朝年間興唱燈。”哼完了,再無牽掛,扣動了手槍扳機,做了侯之擔地殉葬品。

在胡老虎他們遭遇舊州民團散兵的時候,劉一民率領的中央警衛師主力也已到了劍河縣城。

從黎平到劍河縣城,地圖上直線距離不過150里路,實際上的距離遠的多,劉一民感覺從20日晚上到21日中午,他們至少走了200里路,快趕上歷史上紅四團搶渡大渡河時候的行軍速度了。所以,一進縣城,部隊就累垮了。好在紅軍主力剛離開這裡,劍河縣城地群眾對紅軍很有好感,部隊很快就安排好了宿營地點,開始吃飯休息。

這一休息,就一直到了晚上9點。等李成毅把把劉一民喊起來的時候,劍河城裡已經是家家熄燈,戶戶閉門了。

李成毅告訴劉一民,一團兩個小時前已經出發了,劉參謀長率二團、四團跟隨一團走的,蔡政委率師直屬部隊一個小時前也走了,李主任率三團五團半個小時前出發的,走時告訴他,讓師長睡醒後率警衛營趕上部隊。

劉一民不好意思了。本來想批評李成毅的,想了想還是自己貪睡,就洗了臉,吃了李成毅早就準備好的飯菜,然後走出了院子。

出來一看,警衛營早已列隊完畢,打著火把,站在他住宿的院子門口,幾百人的隊伍,鴉雀無聲。

看見師長出來,警衛營長張海濤上前一步,敬禮後報告說:“報告師長,中央警衛師警衛營集合完畢,等候出發,請指示!”

劉一民還禮後,下令出發。隊伍悄悄的就出了劍河縣城。

第五十七章 雪夜苗嶺道

從劍河到鎮遠,山路都是在苗嶺山脈中穿行,過河越澗,爬頂下坡,其間苦不是現代都市人能夠想象的。

兩個小時後,劉一民和警衛營終於趕上了李清率領的三團、五團。

三團的基礎部隊是七營,是原來湘江邊整編時候的老三營改稱的,底子是紅一、三、五軍團滯留在湘江東岸的幹部戰士。這些幹部戰士都是從中央蘇區一直打到湘江邊的紅軍精銳,什麼惡仗、硬仗沒見過啊?所以湘江整編後能迅速形成戰鬥力。用老紅軍戰士的說法就是在湘江邊已經死過一次了,還怕什麼千難萬險呢?加上歷經西延整訓、佔領通道、小水、溪口戰鬥的考驗,部隊的凝聚力、戰鬥意志、戰術水平都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水平。如果說原十八團的六個戰鬥營是這支部隊由團到師、到軍團一直到後來解放戰爭的百萬大軍的骨幹的話,那麼現在警衛師一團的一營、二團的四營、三團的七營,也就是後世俗稱的老一營、老2營、老三營,就是骨幹中的骨幹。這三個營在湘江邊整編時候的每一個戰士,只要活到新中國成立的,沒有一個不是團以上幹部的。所以,後世軍史談及這三個營,都是與中央紅軍的紅一團、紅四團等骨幹部隊並稱,謂之我軍的種子部隊。

而五團的基礎部隊十三營,是小水戰鬥後組建的五營,也就是後世軍事史上常說的老五營。雖然組建地比老一營、老2營、老三營、老四營晚了一點,但底子是老紅軍連隊,加入的新戰士也是湘軍精銳,訓練有素,經過劉一民嶄新的從軍理念和戰術思想的薰陶,進步很快,在溪口戰鬥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風。現在雖然改稱十三營。但幹部戰士都習慣稱自己是老五營。

劉一民趕上三團、五團的時候,見到部隊行軍井然有序。尖兵、兩翼、連隊間銜接都安排的很周密,隨時可以投入戰鬥,就感到穿越以來20天地心血沒有白費。在自己的影響和帶領下,這支部隊已經脫胎換骨,早已不是湘江邊被敵人追擊得精疲力盡、彈盡糧絕地樣子了,而是成了張開利口的下山猛虎,隨時準備去戰鬥、去拼殺。去吞噬敵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