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陳毅系列傳記
作者:金戈 劉軍
內容簡介:
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國成立的開國大典上,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地宣佈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從此,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產生了自己的第一任外交部長。
9年之後,1958年2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卸去所兼外交部長一職,同時任命陳毅副總理為新中國的第二任外交部長。
……
正文
外交部“奪權”前後的周恩來與陳毅
金戈
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國成立的開國大典上,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地宣佈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從此,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產生了自己的第一任外交部長。
9年之後,1958年2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卸去所兼外交部長一職,同時任命陳毅副總理為新中國的第二任外交部長。
在陳毅接替周恩來所兼外長職務後不久,黨中央和國務院又作出決定:中央設立外事小組,國務院設立外事辦公室,由陳毅擔任中央外事小組組長和國務院外事辦公室主任。這樣,建國後一直為繁重的內政外交事務而超負荷工作的周總理,終於有了一位十分得力的助手。應當說,這也是包括周恩來在內的黨中央領導核心長期考察、選擇的結果。
這先後兩任外長,一位是開國總理,一位是三軍元帥;既是上下級,又是老戰友。他們之間的友誼,可一直遠溯到本世紀二十年代初一批中華英才旅歐勤工儉學時期。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不僅鍛造了兩位革命家堅韌的意志和超人的膽識,同時,他們的革命情誼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益發展、加深。正是這兩副鐵肩,承擔起開創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新局面的重任。到1965年底,已有49個國家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新中國的國際威望沖決障礙,與日俱增。
然而,就在陳毅外長任職的第9年,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風暴席捲中國大地。新中國剛剛建立起來的外交格局受到嚴重干擾,既定的外交方針和政策也隨之一個個被打亂、被破壞。面對這突如其來、變幻不定的形勢,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一樣,周恩來、陳毅也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擔憂之中。與此同時,幾十年鬥爭中培養起來的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定信念,以及對自己親手建立的人民共和國的深厚感情和高度責任感,又使得兩位革命家奮不顧身地投入面前的激流,同林彪、江青一夥煽動起來的種種極左言行進行不屈不撓的反覆的鬥爭;其間,這兩位革命戰友之間的友誼也經受住了最嚴峻的考驗,放射出奪目的光輝。
一、周恩來以身作盾
對這場從1966年春夏開始愈刮愈猛的政治風暴,即使是幾十年一直處於政治鬥爭漩渦中心的周恩來也毫無思想準備,以致每每陷於被動。“紅衛兵運動”中,他曾不止一次地袒露心跡,我作夢也想不到會發生這樣的局面,想不到會發動這樣大的群眾運動;我們這些在主席身邊的人,對主席思想緊跟、緊學、緊做,但還是跟不上,還常常要掉隊,犯錯誤。當然,由於經歷、地位、性格的不同,身為“第三號”領導人、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在各種場合的講話自然要慎重一些,含蓄一些。但他始終堅持一點,就是實事求是,注意政策。
例如,在“炮打”、“炮轟”、“打倒”等口號滿天飛的情況下,周恩來從不隨行就市,人云亦云,而是反覆強調黨的一貫政策,反對懷疑一切,打倒一切。他藉以勸導、說服紅衛兵和造反派們的一個重要論點是,文化大革命前17年黨領導下各項工作的成績是主要的,缺點、錯誤是次要的,因此,不能說所有地區、所有部門都是“黑線”、“黑幫”,都有“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他所說的各項工作,自然包括建國以來他和陳毅先後擔任外長時期的外交工作。運動初期,周恩來第一個下去蹲點的單位就是北京的一所外語學院;他曾多次直接聽取陳毅外長關於外事口運動情況的彙報,對有關外事系統運動的指示,也常常是由周恩來、陳毅二人聯名發出。
新中國第二任外交部長陳毅元帥,生性豪爽、坦率,長年戎馬生涯,仍詩興不減。據說,他是黨內高階領導人當中唯一能在毛澤東面前無拘無束的人,也是毛澤東少有的幾位“詩友”之一。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而一場史無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