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量著城下那群蒙古兵:有的人垂頭喪氣,有的人眼神中一片迷惘,但也有百戶、千戶在漢軍要求下站出來,幫助清點俘虜,維持秩序了。
甚至已經醉心功名利祿的人熱切的看著金底蒼龍旗,當他們發現旗下那個熟悉的身影時,不知是誰帶了個頭,怪腔怪調的高叫道:“大漢皇帝,天可汗萬歲!”
有人帶頭就好了,很快更多的人加入了呼號。而且比一天之前他們向忽必烈高呼“長生天保佑蒙古人”時,還要賣力得多。
“還真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啊~~”楚風壞笑著摸了摸鼻子。
第664章 大工程
漢軍打掃戰場之後回營休息。只留下兩個步兵團外加一個騎兵營監押俘虜,忽必烈匆忙逃命自然不會有空帶走蒙古包、牛皮幔帳,俘虜們也就按照原來的百人隊、千人隊序列,各自回到軍帳中休息。
只不過,和浩浩蕩蕩出征時相比,和昨夜擁擠的軍帳相比,現在帳篷空了許多,原本供一個牌十名武士使用的蒙古包,今夜回去的只不過三四人而已,而且身份也不再是趾高氣揚的蒙古武士,而是漢軍監押下垂頭喪氣的俘虜。
俘虜中分出一些人負責挖坑掩埋戰死者,看著昔日夥伴被扔進坑中,剛剛還慶幸逃過一劫的俘虜們就有些兔死狐悲的淒涼,不由自主的放緩了腳步。
“走快些,不要惹大漢軍爺生氣!”俘虜中被挑出來維持基本秩序的百戶官,刷的一鞭子抽到俘虜兵背上,繼而堆起諂媚的笑容,朝面帶不耐之色的漢軍官兵點頭哈腰。
深入血脈的習慣,讓俘虜們幾乎本能的服從了百戶官的鞭笞,然而加快腳步走出一小截兒之後,就有人小聲嘀嘀咕咕:“充什麼大尾巴狼?本以為那顏貴族多了不起呢。還不跟咱們一樣做了俘虜……”
“不許說話!”漢軍官兵威嚴的叱喝著。
自從放下武器投降的那一刻起,這一萬八千名蒙古武士就不再是軍隊了,無論戰鬥精神還是組織紀律,全都蕩然無存。
於是由幾名漢軍士兵,就能驅趕上百蒙古武士老老實實的走向目的地,讓他往東決不敢往西的奇景,就在沙巴蘭山之腳上演。
處理俘虜的問題告一段落,楚風得到了一萬八千名強壯、耐勞的苦役工,以及三萬匹上好的蒙古馬,或許這些馬匹並不適合漢軍使用,但用於中東沙漠戈壁艱苦環境下的運輸,倒是非常合用。
楚風開始考慮是否有可能利用西域河中之地的古驛道,修築一條從撒馬爾幹出發,翻越高加索山,抵達德里蘇丹國烏奇城(今巴基斯坦中北部)的通衢大道。
如果建成,敝處內陸深處的西域就有了兩條可以方便利用、加強大漢統治力的道路:
其中之一是原來就有的陸上絲綢之路,從洛陽、長安出發,走河西走廊出玉門關抵哈密力,這條路有上千年的歷史了,但隨著唐宋以來華夏經濟中心從關中之地向河洛中原、向江南地區轉移,透過它輻射力量影響中亞已經有鞭長莫及的感覺。
特別是西域地區亟需的瓷器,主要產於江西景德鎮,茶葉,福建最多,絲綢棉布,江南獨領風騷,基本上全都是東南沿海地區的物產。要是從河西走廊運往西域,先得從京杭大運河運抵開封,再走汴河入洛陽,最後還得踏上洛陽-長安-河西走廊-玉門關-哈密力這條漫漫無際的陸上征程。
要是能在撒馬爾幹和烏奇之間修起通衢大道,那就完全不同了,大漢帝國東南沿海的商品,以及兵力,就能從海路運到印度河口,然後溯河而上,自烏奇出發抵達中亞各地。
這樣一來,不僅給了沿海地區通往西部的第二條道路,還形成了閉合迴路,商隊可以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走海路抵印度河口,再走中亞,沿途進行商品交換,最後從河西走廊回到中原,大約花費一到兩年時間,在亞洲地圖上走一個順時針的大圈。
或者相反,從河洛出發走玉門關,在中亞貿易之後。走海路回東南沿海,這樣在地圖上是走了個逆時針的大圈。
而且,楚風又看了看那張巨幅的世界地圖
——當然現在這幅地圖還很粗劣,而且缺少了南極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南部,廣袤無垠的非洲大陸也只有海岸線,而撒哈拉以南的內陸地區完全是一片空白。
但是,包括藩屬國在內,從號稱日出之國的東瀛扶桑,與庫頁島隔海相望的奴兒干城,到最西面的埃及開羅、北非遊牧部族,最北面的基輔羅斯故地,到最南面的大洋洲北部,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偉大帝國已橫空出世!
楚風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