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4部分

也不瞧,衝著於孟華滿臉堆笑降階相迎,雙手抱拳道:“番邦小國之主,恭迎大漢天使!”

這樣場面,高麗群臣早已司空見慣,高麗早已成為大漢的屬國,所有朝儀制度都比照藩國體例執行,譬如王昛不得再稱海東天子,只能稱國主。群臣山呼曰“千歲”而非“萬歲”,所有輔政大臣不得稱宰執、丞相,只為左贊成、右議政,首都開京降為開城,諸如此類。今日是赴宴,王昛還可以一揖到地,要是大漢天使捧了皇帝敕令前來,他還得焚香頂禮、三叩九拜咧!

不過,比起兇惡橫暴的阿塔海,至少這位文質彬彬的漢使待人和氣得多,大漢也沒派個公主來給王昛戴綠帽子,相形之下,群臣倒是覺得做大漢的狗,比做北元的狗稍微舒服一點兒,見國主王昛的注意力放在漢使身上,就有人低聲議論道:“漢使雖然高傲,終歸比元使好了許多,當年阿塔海驕橫無狀,將我高麗君臣視為奴僕走狗,忒也無禮;這位漢使於孟華於大人倒是和氣得多,上次邀他到我家小酌,甚是溫文有禮……”

眾臣子一看,原來是議政府左贊善黃忠栩大人,正二品位分,說這話的時候臉上很有些得意的樣子:天朝使節,尊榮尚凌駕國主之上,黃忠栩能請動他到家飲宴。這就是天大的面子啊!

高麗本師法中國,國王之下設三省六部,關起門來也自稱什麼天子、皇后、太子的,大漢逐走元兵,就不許他們暨越了,朝廷改叫議政府,左右丞相改作左右議政,參知政事改為左右贊成,尚書左右丞改左右讚賞,均為宰執大臣,黃忠栩實為高麗副相之職。

即便是高麗副相,能將漢使請到家中飲宴,都是了不得的光彩了!

黃忠栩得意洋洋,小官們頓時眼睛裡熱辣辣的,捧臭腳的話一套接一套:“聽說漢使於孟華於大人出身泉州小山叢竹,乃是宋際大儒朱熹朱文公一脈嫡傳,自然是謙謙君子、斯文氣象,決非韃子阿塔海一介武夫可以相比的。”

“對對對,”有人接著道:“黃大人家學淵源,所以漢使才特別青目。高麗歸漢,國中傾慕天朝儒學。卑職近來讀《四書新解》、《五經新編》頗有心得,惜乎高麗偏遠,不得與中原君子砥礪磋磨,究竟有許多不明不通之處,黃大人既然與漢使於大人相熟,可否引見一二,讓這位博學宿儒來解開卑職的困惑?”

好嘛,打蛇順杆爬,這哪是要砥礪儒學,分明是想找終南捷徑,靠著漢使往上爬呢!不過也難怪,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王昛政令不出開城,金樸二帥一南一北都是半壁江山,算下來倒是漢使既能長袖善舞縱橫捭闔,又可以漢軍強大的武力為後盾,如今漢使就是高麗的太上皇,正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呢!

一時間眾官連正在接待漢使的國主王昛都顧不得了,眾星捧月般圍著黃忠栩,諛辭如潮湧浪翻,馬屁與牛皮齊飛,高帽共長天一色。

左贊善黃忠栩得意洋洋的斜了眼政敵崔璟顥,心頭那個舒坦就別提了:高麗人都是牆頭草隨風倒的性子,只隱隱約約透露了點兒和漢使的關係,這些人就像牛皮糖一樣的粘了上來,其中還有不少是以前和崔家暗通款曲的人呢!

黃忠栩不由得自鳴得意,覺得巴結討好漢使這一步棋實在走得高,走得妙!

右議政崔璟顥便心頭火發,這位出身崔氏武臣世家、由武入文的高麗輔政丞相。實為亂世中擁兵拱衛王昛從而爬上高位的赳赳武夫,聽了什麼儒林、斯文的話就有十二分不樂意,嘿然冷笑道:“哼,黃大人究竟是高麗的左讚賞,還是大漢的官員?你歡喜請漢使,只怕過些天你後悔還來不及!”

眾官聞言都是一怔,現在大漢正和北元在西起關陝東到遼陽的數千裡戰線上相持,局勢波譎雲詭,有人認為崔璟顥一定是得了什麼絕密訊息,猜測大漢在戰場上是否遭遇了失敗,有人則議論,多半是崔家和大漢朝中什麼顯貴有了往來,提前知道這位漢使即將離任,黃忠栩和於大人之間的友誼完全打了水漂……

過去北元只認王昛這一條狗,現在大漢皇帝駕下卻多了金日光、樸成性兩條搶食的,必然有人因此利益受損,高麗群臣中反漢親元的一派,便站在了崔璟顥一邊,幫著他夾槍帶棒的一陣譏誚。

黃忠栩被崔璟顥一陣搶白,兩人以前互為政敵,積攢的怨氣也不少,登時反唇相譏道:“有些大字不識一籮筐的人吶,便是巴巴的趕上去。人家還只當個小廝攆了出來哩,逞論請漢使到家做客?崔大人吶,你說是不是啊?”

崔璟顥是高麗的兩班貴族,惟武將世家,少年時鬥雞走犬不學無術,當年到開京覲見當朝執政大老,因為出言無狀,被宰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