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0部分

唯一法寶,戰略上則不得不拱手將主動權讓給了馬背上的敵人。

楚風要打造一支能夠野戰擊敗蒙古軍的近代化軍隊,就必須注重機動力,除了大規模使用挽馬拖拽炮車、輜重車,訓練火槍騎兵部隊,讓步兵減負、增強機動力也是應有之義。

大漢帝國的工業機器,很早就能生產歐洲騎士那樣的全身甲,但顯然,重甲、大馬、正面衝刺的戰鬥模式,早已被拔都西征之役。波蘭平原上數萬條頓騎士的鮮血,證明了徹底的失敗。

所以,時至今日,漢軍步騎兵的標準防護仍然是寬簷鋼盔加胸甲,內襯韌性好而不易被箭矢洞穿的繭綢內衣,只不過步兵的胸甲正面要稍長一點,能護住“重要部位”,而騎兵因為雙腿跨馬,鋼甲前襟只能到小腹為止,全套軋製中碳鋼盔甲重量不超過十斤,防護力則可無視床弩以下級別的箭矢和幾乎所有肉搏冷兵器。

面、頸、四肢,則是無防護部位,曾經有參謀軍官提議增設面甲,只留雙目在外,而且重量增加不多,但實驗證明,使用火槍的步兵帶上面甲之後視野受限,射擊準確率和發射頻率明顯下降,只得作罷;脛甲、臂甲不但大幅增加負重,還導致士兵難以迅速準確的完成撕破紙彈殼、倒火藥進槍膛、推彈入膛、抖藥面進引火藥池、扳開擊錘、瞄準、射擊這一系列的複雜動作。

於是漢軍的標準防護裝備,從誕生之初到成軍八年之後。一直沒有大的變動,四肢、頭頸就成為單兵防護的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