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從設計圖到船下水,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水車、圓鋸床、滑輪組、縫紉機、車床,要實現這些其實並不難。
公元前八世紀,中國出現滑輪;公元前五世紀,中國出現四十齒的青銅棘輪,不久後又出現了鐵質棘輪;公元前後的漢朝,中國有了精確到毫米的鋼鐵加工技術,如果給工匠足夠的時間進行手工研磨,精度還能進一步提高……甚至可以說,楚風只需要提出創意、畫出草圖,工匠們就能自己造出來,反正用於木器加工的機床,精度強度要求都很低。
只有縫紉機比較複雜,幸好只是用粗大的針去縫船帆,構件可以做得“傻、大、粗、黑”,反正結構越簡單越好,只要能用就行。設計的踏板透過皮帶傳遞動力到機身,利用偏心輪把旋轉運動轉化為往復運動,於是針就能上下刺了。
除了工具,生產組織形式也是決定勞動生產率的重要因素。在秦朝武器製造業就實現了流水線作業,中國造船業至少在孫權造海船“長安”時就實現了專業細分,但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戰爭的摧殘也許是文字記載的失傳,宋代造船沒有搞流水作業。
王大海他們以前是分作鐵匠、木匠、索匠、縫工等工種,但各工種內沒有流水作業,比如要做船板吧,就是某工匠(最多帶幾個學徒),把原木從刨皮、切板一直到安裝到船身上去。
楚風改革了生產方式,實現了流水作業。就拿木工來說,首先是負責總裝的王大海發下型材尺寸清單,然後根據這份清單,張三叔張福專管切板,於滿屯專管車圓、鑽孔,還有人負責拋光、上漆,最後交王大海總裝上船。
一切行事有清單為憑,若是裝不上船,是尺寸差了找於滿屯,如果尺寸沒錯,責任就在開單的王大海。
這樣專人負責,既讓人專工一項可以精益求精,又能實現責任落實到人,輔以獎懲制度,造船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算上製作機械的時間,整艘船的建造期超過了兩個月,但是以後工序熟練了,應該能達到每月一艘的產能。
二十一世紀的現代造船廠,採用現成材料製作這樣一艘“小舢板”,最多隻需要五天,或者更短;但在十三世紀,這個速度已經非常驚人了。畢竟因為前一段時間楚風的煤礦、鹽場等處大量招收工人,船場的人手少了一半,而剪式帆船的工程量至少是客舟的1。5倍,以此算來,採用新式生產工具和流水作業,生產率提高到以前的三倍。
“快,這船實在是太快了,跟飛差不多!”船頭,水手頭侯德祿一路上把這句話說了無數遍,楚風耳朵都聽起繭了。
這位侯德祿,楚風一聽他名字就知道是侯德富的兄弟,兩個人相貌相似身材也相似,但是他絕不像他哥哥那麼嬉皮笑臉,而是隨時板著張臉做出嚴肅的樣子。
畢竟十九歲就當上水手長,不嚴肅點是很難服眾的。
楚風剛見到他的時候也是不相信,一個瘦瘦的大男孩,感覺好像一隻手就能把他提起來,怎麼能讓這麼多年紀比他大、資歷比他深的老海客服氣?
結果侯德祿往自己手掌心呸呸吐了口唾沫,衝著船身中間的主桅奔過去,兩手一抱兩腿一蹬,嗖嗖嗖幾下子爬到了桅頂,那樣兒,比野猴子爬樹還利索!
後來才知道,哥哥侯德富外號“皮猴子”,弟弟的外號居然是“鑽天猴”,
楚風立馬拍板:剪式帆船的處女航,交給你了!
透過這艘船的操作,楚風看出侯德祿對船的悟性極好。畢竟楚風只做過模型,具體風向下該掛哪張帆該怎麼調整角度,他是不知道的,完全由侯德祿摸索,恰恰他就摸索出來了,把船開得很好。
侯德祿越弄越興奮,把船開得飛快,“以前只道是沙船最快,哪裡知道天外有天,楚大人的這個、這個剪刀船,實在是海上一寶哇!”
楚風一直不說話,面色蒼白,老半天憋出句:“侯德祿,你能不能,開慢點?”
嘔——侯德祿還沒來得及回答,就見楚風哇的一下大吐而特吐。
任何人都不敢相信,海上航行萬里歸國,能造如飛海船的楚大人,居然暈船了!
飛剪船的剪式空心船首,劈浪時上下顛簸,楚風一直呆在船頭,而且,這才是他第二次乘坐海船……
第二十四章 生日
敏兒姐弟在船場碼頭,看著那艘漂亮的帆船,大片潔白的帆、修長的船身,實在是童話中才有的夢想之舟!
“太美了!這船真是好看啊!”姐弟倆望著剪式帆船,眼睛都不捨得挪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