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早已完成,包括艦長在內的所有人,在剛才那刻前,都不知道將要去完成什麼樣的任務。。所以當他們聽見具體任務時,你可以想象他們的震驚。然而很少有人因為如此感到害怕,在報名參加此項秘密任務時,每個人幾乎就抱著必死的覺悟。
他們都是可以無畏赴死的勇士,軍人最害怕的不是戰死沙場,而是病死醫床。這是華飛曾經最常說的一句話。
默默注視著四艘潛艇駛出錨位,緩緩潛入長江口。華飛拿起望遠鏡,雖然在黑色的夜幕中,很難看見什麼,但華飛還是看啊看,直到拿著胳膊的雙臂都開始痠痛。
如果不是潛艇太少,華飛多麼希望派出更多的潛艇啊!長崎,吳港,神戶,橫須賀只是日本的四個重要造船廠。其他諸如佐世保,舞鶴,大阪等等許多地區,都有著大大小小的官方,民營造船廠。
華飛以一地之資源對日開戰,除了主場優勢外,並不佔據多少勝算。雖然日本國在此時還不算強大,無論是工業還是經濟,都只是一個起步,遠遠不能和二戰前的日本相提並論。但日本比較全面地完成工業革命多年,而且藉助甲午戰爭賠款和日俄戰爭的勝利,建設了一支富有作戰經驗,而且在東亞罕有對手的強大海軍。
華飛以一個穿越的身份,歷經多年潛心展擴充,和日本對抗。雖然陸軍方面華飛自信可以與日本一戰,畢竟我們佔據地利人和之勢,
本各方面補給從海路運輸要優越地多。最重要的是
回後方,後方的新兵也能對前方的損失進行快速的補
但在其他方面,除了華飛領先的空軍是日軍目前無法超趕的,整個海軍,也只有潛艇部隊,可以與日本海軍一較長短。但即使如此,最大地問題,潛艇數量問題,依然存在。
隨著戰爭機器的運轉,日本比自治區強大的工業優勢一旦全速運轉,華飛明白,戰爭不能迅速結束的話,他就越來越處於被動。而且華飛清楚地知道,日本這個國家,在此時充滿了一種擴張的野心和韌性,他們是絕對不會輕易服輸地,所以戰爭可以陷入持久消耗戰。
列強忙於歐戰,是否會調停很難說。美國因為對日本的限制,對調停可能最感興趣。但此時的美國國內,孤立外交氛圍濃厚,也不見得會出多大地力氣。調停不是最終目的,況且華飛也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不是?
華飛固然明白對日開戰假如失利,對他的實力和威望,都是個沉重的打擊。但此戰不僅是短期主權之戰,利益之爭。對於中華民族地未來來說,也是必須的國運一戰。
歷史上一戰期間,日本國力大增。整個國家工業,鋼鐵、造船、機械、電力、化學等都有突出展,增長速度逐年成倍。尤其是日本的造船業,1914年日本造船79艘,總噸位8萬噸,1918年增加到43艘,總噸位4萬噸,增長六倍多。
如果說一戰爆前,中國的造船工業和日本有些差距,但這點差距,還是可以夠得著的。但經過一戰的高速展,中日之間地造船工業差距,已經完完全全地拉開了距離。
尤其對於日本這樣的島國來說,造船工業就是他們工業基礎中地基礎,也是他們經濟的生命線。對日戰爭要想取得決定性地戰略勝利,那就是海戰的完完全全勝利,徹底擊垮日本海軍地實力。
這就是華飛思慮已久,冒險採取深度打擊計劃的緣由。把戰爭的硝煙引向日本本土,儘可能地破壞他們的造船工業,延緩他們軍艦和商船的建造速度。
密佈水雷,對他們的海運造成影響。
作用或許有限,但卻可讓日本有限的海軍力量不得肆無忌憚地全部南下,減輕第一艦隊和潛艇部隊的壓力,從而加大對日本商船隊的威脅。
一旦外運的海路貿易受到影響,就會對日本的經濟,工業產生影響。此次戰爭不僅要取得軍事上的勝利,哪怕在軍事上得不到勝利,只要可以壓制日本經濟,阻礙他們的工業在一戰中迅猛崛起,對華飛來說,這就是無比巨大的勝利。
接連有日本商船被劫,日本當然也迅速採取了措施。日本外務大臣大;重信正式通告各國,要求各國停止與自治區的相關貿易,各國商船不得進入自治區海域,不得在自治區港口靠岸!同時,自治區內的一些小商船,也不斷遭到日本海軍的炮擊,俘獲,一時間自治區貿易大受影響。
雖然英法德奧等國提出意見,但畢竟他們不願花太多精力在遠東問題上,也只是色厲內荏,徒在口頭上表達一些憂慮而已。
而與日本並不密切的美國,對日本的外交交涉警告並不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