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訓、劉世均近在九江之電不足為憑,而獨以歐陽武遠在南昌之電為足信?豈贛省三千萬之生命財產,獨非中華民國之人民?李純所率之兩團,獨非江西兼督之防軍?歐陽武以護軍使不足,而自為都督,並稱經省會公舉。約法具在,無此明條,似此謬妄。欺三尺童子不足。而欺天下人民,誰其信之!且與本大總統除亂安民之宗旨。與迭次之命令,全不相符。捏詞誣衊,稱兵犯順,視政府如仇敵,視國會若土苴,推翻共和,破壞民國,全國公敵,萬世罪人。獨我無辜之良民,則奔走流離,不知所屆。本大總統心實痛之。本大總統年逾五十,衰病侵尋。以四百兆人民之付託,茹苦年餘,無非欲使黎民子孫免為牛馬奴隸。此種破壞舉動,本大總統在任一日,即當犧牲一切救國救民。現在正式選舉,瞬將舉行,雖甚不肖,斷不致以兵力爭擅權利,況艱辛困苦,尤無權利之可言。副總統兼圻重任,經本大總統委託討逆,責有攸歸,或乃視為鄂贛之爭,尤非事實,仍應責成該兼督速平內亂,拯民水火,各省都督等,同心匡助,毋視中華民國為一人一家之事,毋視人民代表為可有可無之人,我五大族之生靈,或不至斷送於亂徒之手。查歐陽武前日電文,詞意誠懇,與此電判若兩人,難保非金壬挾持,假借名義。俟派員查明再行核辦。此令”。
隨後又釋出如下的命令:
“湖口、徐州等處暴徒倡亂,政府為整肅紀綱,維持國本起見,不得不以兵力戡定,迭經先後佈告。本大總統躬承國民付託之重,值此變出非常,蕩平內亂,責無旁貸,耿耿此心,當為我國民所共諒,各友邦所悉知。惟恐傳聞之異詞,或以方針之未定,國民以姑息養奸所責備,外商以身命財產為隱憂,若不明白宣告,使我全國人民鹹知順逆從違之所在,各外商共悉鎮亂靖暴之有方,其何以靖人心而昭大信?為此通令,條舉三端:一、該暴徒勾煽叛兵,僭竊土地,擅行宣佈**,破壞民國之統一,擾害地方之治安,此等行為,實為亂黨,政府不得不依照國家法律以兵警戒。是用兵定亂,為行使約法上之統治權,民國政府當然有此責任。二、各國商民之通商傳教,載在條約。凡有亂警地方,該地司令官均應照約實力保護,務使各外國人之身命財產,不致因亂事稍受危險。嗣後各該地方之外國人所有身命財產,如因鎮壓變亂而直接受有損失者,民國政府必完全負其責任。三、亂黨到處勾結,如有本國人與之訂立一切契約,而影響可以及於國家或一地方者,無論用何種方法,及何種名義,民國政府絕不承認。以上三端,自本令釋出以後,應由各該地司令官通行佈告。仍著外交總長行文駐京各國公使查照,以副友邦熱誠贊助之雅懷,而示本大總統除暴安良之至意。此令。”
隨後袁世凱制定了針對湘、贛、皖、蘇四省的傭兵方陣重點;而以京漢鐵路和津浦鐵路為交通運輸線;以武漢、徐州為進攻出發地;以海軍策應陸軍作戰;拉攏滇、桂、黔三省軍隊作為牽制力量。為實現這個作戰方針,確定瞭如下作戰部署:
1、沿京漢路南進的部隊,主要攻擊目標為湘、贛、皖三省。以駐信陽的北洋第六師為主力,河南第一師及混成旅為預備隊,由鄂向贛進攻;以駐皖北地倪嗣沖所部、河南雷震春的護軍一部以及趙倜所部毅軍,進攻皖省;北洋第二師為京漢路方向總預備隊。另以北洋第六師一部和黎天才的湖北第一師一部,分別駐守武昌、漢陽、漢口。黎師另一部及雷震春護軍備補兵一部,自荊州至新溝、蔡甸一帶設定防禦陣地,警戒湘省。
2、沿津浦路南進的部隊,主要攻擊目標為江蘇南京。以駐魯南的北洋第五師、駐兗州的張勳武衛軍為主力,駐天津的北洋第四師、山東混成旅之一部為預備隊,經徐州進攻南京;山東混成旅另一部防守濟南;揚州徐寶山部為牽制部隊。
3、以拱衛軍、北洋第二師一部並奉軍一部,負責防守北京。
4、以駐張家口地何宗蓮第一師為機動部隊,防備粵軍由海路北上,或準備由海路南下攻粵。
5、薑桂題毅軍駐張家口一帶,防禦蒙軍襲擾。
6、調閩軍一部進駐上海,並調駐西陵、南苑、定縣等處的第三師一部隨往,以防不測。
7、第三師及第一師另一部由海路運往南方,登陸地點臨時決定。
此外,對由革命黨人任都督的湖南、廣東,也作了相應部署。對於湖南,一旦譚延響應討袁,即三路出兵進攻:一路由貴州的唐繼堯派駐在鎮遠地部隊直下常德;一路由陸榮廷派廣西的部隊由南向北進攻;一路由黎元洪派部隊由嶽州向南進攻。對於廣東,若陳炯明宣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