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部分

崇善,成人之美,其聽憲嗣爵。遭事之宜,後不得以為比。”乃徵愷,拜為郎。

南單于師子死,單于長之子檀立,為萬氏屍逐鞮單于。

孝和皇帝下永元十一年(己亥,公元九九年)

夏,四月,丙寅,赦天下。

帝因朝會,召見諸儒,使中大夫魯丕與侍中賈逵、尚書令黃香等相難數事,帝善丕說,罷朝,特賜衣冠。丕因上疏曰:“臣聞說經者,傳先師之言,非從己出,不得相讓;相讓則道不明,若規矩權衡之不可枉也。難者必明其據,說者務立其義,浮華無用之言,不陳於前,故精思不勞而道術愈章。法異者各令自說師法,博觀其義,無令芻蕘以言得罪,幽遠獨有遺失也。”

孝和皇帝下永元十二年(庚子,公元一零零年)

夏,四月,戊辰,秭歸山崩。

秋,七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九月,戊午,太尉張酺免。丙寅,以大司農張禹為太尉。

燒當羌豪迷唐既入朝。其餘種人不滿二千,飢窘不立,入居金城。帝令迷唐將其種人還大、小榆谷;迷唐以漢作河橋,兵來無常,故地不可復居,辭以種人飢餓,不肯遠出。護羌校尉吳祉等多賜迷唐金帛,令糴谷市畜。促使出塞,種人更懷猜驚。是歲,迷唐復叛,脅將湟中諸胡寇鈔而去,王信、耿譚、吳祉皆坐徵。

孝和皇帝下永元十三年(辛丑,公元一零一年)

秋,八月,己亥,北宮盛饌門閣火。

迷唐復還賜支河曲,將兵向塞。護羌校尉周鮪與金城太守侯霸及諸郡兵、屬國羌、胡合三萬人出塞至允川。侯霸擊破迷唐,種人瓦解,降者六千餘口,分徙漢陽、安定、隴西。迷唐遂弱,遠逾賜支河首,依發羌居。久之,病死,其子來降,戶不滿數十。

荊州雨水。

冬,十一月,丙辰,詔曰:“幽、並、涼州戶口率少,邊役眾劇,束脩良吏進仕路狹。撫接夷狄,以人為本,其令緣邊郡口十萬以上,歲舉孝廉一人,不滿十萬,二歲舉一人,五萬以下,三歲舉一人。”鮮卑寇右北平,遂入漁陽,漁陽太守擊破之。

戊辰,司徒呂蓋以老病致仕。

巫蠻許聖以郡收稅不均,怨恨,遂反;辛卯,寇南郡。

孝和皇帝下永元十四年(壬寅,公元一零二年)

春,安定降羌燒何種反,郡兵擊滅之。時西海及大、小榆谷左右無復羌寇,隃麋相曹鳳上言:“自建武以來,西羌犯法者,常從燒當種起,所以然者,以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有西海魚鹽之利,阻大河以為固。又,近塞內諸種,易以為非,難以攻伐,故能強大,常雄諸種,恃其權勇,招誘羌、胡。今者衰困,黨援壞沮,亡逃棲竄,遠依發羌。臣愚以為宜及此時建復西海郡縣,規固二榆,廣設屯田,隔塞羌、胡交關之路,遏絕狂狡窺欲之源。又殖穀富邊,省委輸之役,國家可以無西方之憂。”上從之,繕修故西海郡,徙金城西部都尉以戍之,拜鳳為金城西部都尉,屯龍耆。後增廣屯田,列屯夾河,合三十四部。其功垂立,會永初中諸羌叛,乃罷。

三月,戊辰,臨辟雍饗射,赦天下。

夏,四月,遣使者督荊州兵萬餘人,分道討巫蠻許聖等,大破之。聖等乞降,悉徙置江夏。

陰皇后多妒忌,寵遇浸衰,數懷恚恨。後外祖母鄧硃,出入宮掖,有言後與硃共挾巫蠱道者;帝使中常侍張慎與尚書陳褒案之,劾以大逆無道,硃二子奉、毅,後弟輔皆考死獄中。六月,辛卯,後坐廢,遷於桐宮,以憂死。父特進綱自殺,後弟軼、敞及硃家屬徙日南比景。

秋,七月,壬子,常山殤王側薨,無子,立其兄防子侯章為常山王。

三州大水。

班超久在絕域,年老思土,上書乞歸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謹遣子勇隨安息獻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見中土。”朝廷久之未報,超妹曹大家上書曰:“蠻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奸宄之源,生逆亂之心。而卿大夫鹹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棄忠臣竭力之用,誠可痛也!故超萬里歸誠,自陳苦急,延頸逾望,三年於今,未蒙省錄。妾竊聞古者十五受兵,六十還之,亦有休息,不任職也。故妾敢觸死為超求哀,匄超餘年,一得生還,復見闕庭,使國家無勞遠之慮,西域無倉卒之憂,超得長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帝感其言,乃徵超還。八月,超至洛陽,拜為射聲校尉;九月,卒。超之被徵,以戊己校尉任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