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學校捐款

(2006年9月5日星期二)

放了兩個半月的暑假,兒子又要開學了。這學期轉到了住宅附近的小學,一是近一些,二是環境好一些。一棟二層的紅磚樓,後面是茂密的樹林,西面是體育場,有籃球場和兒童體育設施;東面是大片草坪,靠路這邊有一棵古老的橡樹,樹幹粗壯,樹冠巨大,枝繁葉茂,像個慈祥的老爺爺。這個學校從入園前幼兒班(Pre…Kindergarten),幼兒班,到一至五年級,總共才11個班,每個班20人左右,是個迷你型的學校。

開學前,學校就寄來材料,是歡迎入學之類的。其中有一份以教師家長協會(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名義寫的信,首先祝賀我們自動成為協會會員,隨後寫道:如您所知,像我們這樣的小學校,預算總是捉襟見肘,本協會決定籌款資助學校,希望每個家庭捐款300美元。資金將用於學校圖書館、教室圖書館、技術實驗室、教師發展課程,以及用於添置教室裝置、操場設施、護理設施、檢測並提供飲用水、外出花費、比賽、空調、維修等。時隔不久,兒子又帶回來一封來自“Friends of Fillmore Arts Center”的信。兒子學校的每個班,每週都有半天時間到這個藝術中心活動。信中說:我們中心提供華府地區絕無僅有的藝術機會,您的孩子在這裡能夠接受完整的藝術教育,因為我們積累了足夠的資金,開展各種活動綽綽有餘;希望您能慷慨解囊,資助本中心。資金將用於購買藝術裝置、舞鞋、樂器等,因為這些都不屬於公立學校的預算範圍。後面列了一張捐助表,從35美元到150美元不等。

美國這麼富裕的國家,學校卻變著法子向學生要錢,有點不可思議。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關心、資助教育的發展,使學校辦得越來越好,是每個公民的責任。何況,作為家長,看到自己孩子享受公立學校的免費教育,學費書本費都不用交,甚至早餐都白吃,出點錢也是理所應當的。

醫療費

(2006年9月11日星期一)

遵醫囑,我去做物理治療(見2006年8月16日紀事)。一個大房間裡,有一些器械,還有用布簾隔成的小房間,不少人在接受治療。

理療師是一個小夥子,說先要做評估。他一會兒讓我躺在狹小的床上,一會兒讓我站起來,按按腰,扭扭身,不時地在一張紙上記下我的狀況。折騰了大半個小時,說建議我每週來兩次。我回到前臺預約時間,同時支付這次評估費,是美元。

第一次理療,他讓我平躺,把腿擱在一個大塑膠球上。過了一會兒,他抱著我的腿拉扯,說是人工牽引。他不斷問我的感受,有沒有疼痛。後來,他又叫來另外一個年長一些的人,說他更有經驗。這個人給我按腰,同時和年輕的理療師聊天,似乎是在教他怎樣按摩和判斷。他們的結論是,我的病情不輕,也許理療沒有效果,需要重新去看醫生。折騰了兩個小時,他們告訴了我一些注意事項,就算結束了。到前臺一問,費用為美元。其中,治療練習,15分鐘,2次,美元;人工牽引,15分鐘,1次,美元;組合運動,15分鐘,1次,美元;治療運動,15分鐘,2次,304美元。

第二次理療,還是那個小夥子,用了40分鐘左右,共美元,包括治療練習,15分鐘,1次,美元;治療程式,15分鐘,1次,美元。他告訴我,下次會約一個這裡最好的理療師來給我看看。

第三次理療,“最好的理療師”來了,這是一位女性,40歲模樣,不苟言笑,卻非常自信熟練。她讓我保持一定姿勢俯臥,又教我單手扶牆鍛鍊和正確的起坐姿勢。她告訴我這個病的原理,還給我畫了自我鍛鍊的圖。到前臺結賬,這次是兩次治療練習,三次組合運動,每次15分鐘,一共美元。

從年輕理療師,到有經驗的理療師,到最好的理療師,層層升級,顯然對病人是有利的。然而,收費卻令人咋舌。真可謂時間就是金錢,一寸光陰一寸金啊。

美國有工作的人,都是有醫療保險的,看病時只要出示保險卡,自己付10塊、20塊就行了,其餘的賬單就徑直去了保險公司,病人自己甚至都不用知道這次看病是多少錢,自然也不會心疼。只有像我這樣自費者,才會如此計較。單位雖然會給我報銷大部分,但與目前的工資水平相比,自己承擔的部分仍然不少。

所以,每次付款,拿信用卡的手都是僵硬的。

志願者

(2